人物
2017.08.28 19:01 臺北時間

【麥斯基番外篇】每天早上用一杯咖啡的時間,思考什麼是最重要的

麥斯基說,兩位老師不只指導他音樂,對他的人生觀也影響甚大。
麥斯基說,兩位老師不只指導他音樂,對他的人生觀也影響甚大。
69歲的大提琴家麥斯基(Mischa Maisky)說,常覺得自己只有44歲,因為自己的人生從1972年11月移居以色列後,猶如重生。在那之前,原本是蘇聯知名音樂家的他被抓進監獄4個月,然後被下放勞改營一年多,負責挖水泥,曾經長達2年沒碰大提琴。
勞改營可怕嗎?麥斯基的答案令我們訝異:「在監獄4個月我完全沒碰過土壤,看不見樹或其他東西。當你經歷這一切,突然有機會讓腳底碰觸土壤時,會開始感激所有的事。」原來就像快樂是有等級的,痛苦亦然,比起監獄,勞改營好多了。難怪有些北韓民眾逃到中國後都覺得中國挺自由。
比起挖水泥,勞改營的痛苦可能更在於恐懼感,麥斯基說,在那裡,你不知道自己何時可以離開、時時擔心自己可能生病、甚至無法活著離開。幸好,音樂救了他:「當然不可能聽音樂,但所有的音樂都在我腦海裡,就算身邊沒有大提琴,我的腦海總是出現美麗的音符,沒有任何人可以把它從我身上拿走。」他說,勞改營的那段經歷,也讓他學會珍惜從前以為理所當然的事。
入監及勞改營那段經歷,後來深深影響了麥斯基的音樂與人生哲學,他不喜歡被貼標籤、被隨意定義,不喜歡世界只有一種聲音,也厭惡極權、厭惡國族主義。
移居以色列不久,麥斯基又到美國,與著名大提琴家Gregor Piatigorsky學琴4個月,他說,時間雖短,但那4個月幾乎天天與Piatigorsky相處,受其影響甚深。
麥斯基還有另一位更高知名度的老師:大提琴泰斗羅斯托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羅斯托波維奇原本在蘇聯社會十分受到尊崇,麥斯基告訴我們,在他自己被抓進監牢的前一年,老師羅斯托波維奇就因為聲援一位異議作家,失去了他在蘇聯的社會地位,「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麥斯基沒多說的那個故事,在歷史上十分著名,那位異議作家正是後來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的索忍尼辛(Aleksandr Isayevich Solzhenitsyn)。羅斯托波維奇與索忍尼辛是好友,索忍尼辛在蘇聯坐過牢,後來流亡西方。羅斯托波維奇後來也離開蘇聯到了西方。
麥斯基說,羅斯托波維奇與Piatigorsky都對他影響甚大,有趣的是,兩位老師有著同樣一種習慣,他也習得並終生受用:「我在他們身上學到,我們每天早上都應該用一杯咖啡或一杯茶的時間,持續提醒自己: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