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3.01 15:16 臺北時間

【丟不掉的垃圾(下)】敬謝不敏 中國停收「洋垃圾」埋下全球環保未爆彈

建立境內回收產業鏈,是垃圾問題的治本之道。圖為紐約布魯克林一所回收處理廠。(東方IC)
建立境內回收產業鏈,是垃圾問題的治本之道。圖為紐約布魯克林一所回收處理廠。(東方IC)
這場蔓延全球的垃圾危機,不光只是表層的垃圾問題,還連帶引發了深層效應:業界人士透露,目前中國境內紙張已經因為停止進口廢紙,價格翻了一倍,從每噸人民幣3,000元漲到人民幣6,000元。
過去幾十年,世界各國拚命往中國運送垃圾,表面上是已開發國家把廢棄不要的東西,丟給開發中國家,正好符合北京有意無意冠在歐美頭上的為富不仁形象。但其實從商業角度,甚至是環保角度來說,中國購入各國回收物,某種程度是替地球減少了大量資源浪費,對中國業者來說,更是一筆划算的生意。
彭博社分析,回收一噸廢紙,可以省下相當於美國一個普通家庭半年的能源消耗量;而回收塑料製作成塑膠類產品,更比經由石化產業提煉新塑料,足足可以省下87%的能源成本。沒人會做賠本生意,當前全球回收物市場規模達870億美元,一年買賣1.8億噸的廢棄物,正是因為這些「垃圾」在識貨的人眼裡,價值就和一桶桶的黑金沒有兩樣。

建立境內回收產業鏈

平心而論,中國並非沒有給歐美國家預警,或是充分的準備因應時間,但英國環保大臣Michael Gove去年被問到中國停止進口廢棄物對英國會帶來何種衝擊時,竟回答:「我不知道會有什麼衝擊,老實說,我還沒仔細想過這個問題。」凸顯了執政者觀望苟且,不願在吃力不討好的垃圾問題上多花心思的政壇通病。
現今歐盟國家每年送往中國的廢塑膠,占其總量的85%,愛爾蘭更有9成5的塑膠廢棄物都是由中國接收。美國每年製造的廢紙達5,280萬噸,其中1,580噸都是運到中國處理,廢塑膠則高達半數被中國給接收,一旦中國對外永久關閉回收場大門,這些國家勢必陷入垃圾無處可丟的尷尬窘境。
環保人士憂心,短期之內,大量廢棄物恐怕將被倒入掩埋場,埋下一顆生態環境的未爆彈。同時,因為回收量減少,全球必須要生產更多塑膠來應付製造業的需求,讓地球生態承受更大的環境負荷。
但先進國家所製造的人均垃圾量仍超越開發中國家,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與其一昧要求中國扛起回收重擔,環保人士認為,透過政府投資和獎勵,迅速建立起各國境內的資源回收產業鏈,填補中國退出市場所留下的回收漏洞,同時減少消費和浪費,才是對付垃圾問題的長久治本之道。
資料來源:Bloomberg, Washington Post, The Guardian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