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6.28 06:21 臺北時間

研究發現:現代人瑜伽打坐 越練越自戀

瑜伽修行強調忘卻自我。(東方IC)
瑜伽修行強調忘卻自我。(東方IC)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家思想和印度瑜伽之間,有著密切關連,瑜伽導師也常倡言「無欲」、「無我」等境界,但這些理念在瑜伽成為現代都會上班族的流行活動之後,似乎已被拋諸腦後。
19世紀的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主張:學習任何一種技能,均可令人產生「自我提升」感受,也就是因為「技能升級」而拉抬人的「自我評價」。但這個論點碰上瑜伽,似乎有著明顯矛盾和牴觸,為了釐清瑜伽到底讓修習者產生何種變化,德國曼海姆大學的研究人員特別做了一系列心理實驗。
研究人員找來93位報名瑜伽課的學員,在課程進行的15週期間,定期為這群學員做心理測驗。測驗項目主要分3大項:第一項是請學員比較自己和其他學員之間的能力優劣,第二項是評估該名學員的自戀傾向,第三項則是自尊心量表,請學員依據自己的心境,針對「我現在充滿自信」等句子給予評分。
實驗分別讓學員在剛上完瑜伽課,以及前一天沒有上課的2種情境下做問卷,結果發現受測者在上完瑜伽課後,3項測驗的分數都明顯高出沒有上瑜伽課時的測驗結果,也就是說,上瑜伽課可令學員的自尊心「自我提升」。
同一方面,研究人員也對162名參加冥想打坐課的學員,進行了類似測驗。受測者在課程期間,定期接受心理測驗,回答「和其他的學員比起來,我比較沒有偏見」這類評量問題,結果發現剛上完打坐課的學員,和前一天沒有上課的時候相比,自我感覺明顯更為良好。
研究報告的作者認為,從2項實驗結果似乎可以得到「瑜伽打坐並不能讓人無欲無我」的結論。「消弭自我意識,是瑜伽和佛家教義的中心思想,但這一點以現況來說似乎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報告中說:「過去,身心修煉者常宣稱透過瑜伽和打坐達成無我,可以帶來『欣快感』,但我們的實驗卻發現其實是自我拉抬造成了『欣快感』。」
當然,此實驗僅針對數百名瑜伽學員做評估,不見得完全客觀。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這些人所上的課程都搞錯重點,不是正統的瑜伽和打坐修行。事實上,近年有不少學者和宗教人士都批評坊間流行的瑜伽靜坐課程根本不重視心靈修煉,只強調瘦身健體等速成效果。
資料來源:Quartz, Mental Floss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