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7.05 06:04 臺北時間

【世足場邊】FIFA偏好獨裁政權?法西斯、白色恐怖藉世足粉飾太平

阿根廷軍事強人魏德拉在1978世足頒獎儀式上,對本國球員比大拇指。(東方IC)
阿根廷軍事強人魏德拉在1978世足頒獎儀式上,對本國球員比大拇指。(東方IC)
經濟學家Stefan Szymanskiy在近日出版的《足球經濟學》(Soccernomics)一書中指出,國際足球總會FIFA在挑選主辦國時,考慮的很可能是一國政府有沒有能力鎮壓抗議和示威活動,就怕陳抗場面壞了看球的興致,有損世足顏面。
最近的一個血淋淋例子,就是2014年巴西世足,因為巴西人不滿當局為了舉辦世界盃砸下110億美金,興建日後可能再也用不到的巨型場館,以至於賽前和比賽期間到處充斥抗議場面,隨著轉播鏡頭呈現在全球觀眾面前。這種負面宣傳顯然被足總官員視為一大失策,因此在接下來的主辦國選拔中,分別把2018與2022年的主辦權交給了俄羅斯與卡達。
俄羅斯總統普丁從2000年掌權至今,名義上是民選政府,實為一言堂,恣意打壓異議人士,羅織罪名監禁政敵;而阿拉伯半島上的卡達則是君主專制,不僅缺乏言論自由,人權觀念落後,當地南亞移民工所遭受的非人待遇,也屢遭人權團體撻伐。國際工會聯合會更估計至少有4,000名移民工死於世足場館興建的工殤事件。
當然,除了面子問題,國際足總也必須考慮主辦國的其他條件,例如2026年的主辦權最後加拿大、美國、墨西哥一起拿下,就是因為這3個國家硬體設施完善,毋須再費心增設場館。但不可否認的是,政治從來都是FIFA考量主辦權的因素之一,而歷代的政治人物,也處心積慮的把體育賽事收編為自己的政治籌碼。
1978年,阿根廷政局瀰漫在白色恐怖氣氛當中,但軍事強人魏德拉仍強硬主辦世足,並在歐洲隊伍威脅杯葛的混亂當下,拿到了阿根廷史上首座世足金盃,成功轉移了外界對魏德拉殘殺異己的批判和質疑。二次大戰之間的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同樣也是藉由主辦世足賽,達到鞏固權力和宣傳國威的目的。
「自古以來運動一直都很政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Szymanski認為:「我不明白為何很多人總要堅持運動與政治無關。」
Szymanski教授認為,政治人物在爭取主辦權時,最常提出來的理由之一,就是舉辦世足賽可以「振興經濟」。但從過去數據分析,世足帶來的經濟效益往往是曇花一現,並且與賽後蚊子館形成的浪費相互抵消。
另一方面,許多研究結果都顯示,世足賽真正可驗證的正面效益是令主辦國人民覺得「開心」。民心振奮,自然對領導人心悅誠服,這種體育賽事在政治面形成的「溢出效應」,或許才是各國政治人物汲汲於大型賽事主辦權的背後算盤。
資料來源:How Stuff Works, These Football Times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