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和精釀啤酒的第一次接觸,當時宋培弘正在美國攻讀碩士,「留學生都沒什麼錢,當喝膩百威、海尼根時,會想找一些看起來不太一樣的酒,我就會去喝Boston Lager,它經常打折。」畢業返台前夕,宋培弘帶著妻小到賓州新希望(New hope)小鎮,「我在那邊喝到人生第一套Beer Flight(啤酒拼盤),我記得是6杯吧!每一種香氣、酒精度、厚重程度都不同,驚訝世界上竟有這種東西。」
更讓宋培弘印象深刻的是,服務員悉心解說每一杯精釀啤酒的釀造初衷,「我可以從他的眼神看到閃爍的火焰光芒,感受到他自己也很喜歡!」一頭栽入精釀啤酒世界,宋培宏買了Michael Jackson的《Ultimate Beer》二手書,他自嘲:「那是我第一本啤酒書,工程師別的不會,就是會整理閱讀,對我來說,不懂的東西就是照著書本把它讀完。」

「十幾年前,精釀啤酒基本上沒有華文參考書,所有資訊都是從英文世界而來,我把亞馬遜可以買到的所有原文書都買回來,疊得半身高,讀完手很癢就開始做實驗。」宋培弘表示,美國從1979年卡特(Jimmy Carter)總統簽屬開放民間釀酒,終結了從美國從20年代開始的禁酒令限制,但美國精釀啤酒市場之所以能快速成長,根本來自早已累積大批自釀啤酒成員,禁酒令開放後從業餘玩家正式跨入職業,成為支撐產業的穩固根基。

宋培弘強調,玩過自釀啤酒,就會了解這和大量製造的工業啤酒有何差異,越認識越了解才會更願意掏錢去買,他自嘲:「精釀啤酒價格不便宜,像我媽老是覺得我們的酒是台啤的2、3倍,她沒辦法接受,但她買不起嗎?絕對買得起,但就是覺得不願意!」

身為資深精釀玩家,又出版《自釀啤酒完全指南》教人釀酒,宋培弘把賺錢祕笈大方分享,讓人好奇他的動機為何?「產業光靠我們是不夠的!我們希望界定啤酒頭的品牌形象是比較軟性,我一直在思考,總有一個辦法可以找到在市場上可以營運得下去、把東西做好的利基市場,可以有很多不同品牌,大家一起來把它做大。」對於推廣精釀啤酒不遺餘力,宋培弘也在東吳大學推廣部開課,教授啤酒品味養成班,連金車第二代也低調報名上課。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