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9.01.07 06:16 臺北時間

【別怕少子化(下)】拉高生育率各國出奇招 義大利明定「生育日」

義大利衛生部在出生率降至歷史新低後,緊急推出對策,包括明定9月22日為生育日。(翻攝衛報)
義大利衛生部在出生率降至歷史新低後,緊急推出對策,包括明定9月22日為生育日。(翻攝衛報)
為了拉高生育率,很多政府無所不用其極。台灣2018年總生育率跌至1.3,全球倒數第三,也祭出各種優惠,試圖拉高生育率。
韓國在2016到2018年間砸下約合1060億英鎊的費用製作文宣,鼓勵國民「增產報國」。義大利在2016年還曾因為一則宣稱「美麗沒有年齡限制,但生育能力有」的海報,引發女性抗議性別歧視,被迫撤下。但義大利月曆上依然留有一天「生育日」;最近,義大利的民粹政府甚至提議應贈予土地給生養孩子的家庭。
義大利惹惱女性的宣傳 「生育日」 海報上,是一名女子左手摸著肚子,右手高舉一個沙漏,雖然女子微笑著,但警示意味十足,讓許多人大罵根本是30年代的法西斯復辟,歧視女性,更歧視年齡。
義大利衛生部長在2016年9月初宣布當月的22日是生育日,10月則是生育月。當時義大利之所以推出這一系列備受爭議的文宣,是因為義大利2015年出生率來到歷史新低。
但英國皇家研究院(Royal Institution)前院長莎拉哈波(Sarah Harper)說,在國家經濟開發、公共衛生改善,同時嬰兒死亡率下降後,生育率常會下降,「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此外,家庭計畫的盛行,以及女性受教育、進入職場越來越普及,都讓女性延後生育,也有更大的權力選擇要幾個孩子。
而且從環境的觀點來看,無疑地,生養比較少孩子也更好;近期研究發現,少養一個孩子每年可讓一位家長的碳足跡減少58噸二氧化碳。莎拉哈波也說,如果我們試圖消弭全球貧富差距,限制消費非常關鍵,尤其因為非洲和亞洲這人口成長最快速的兩地,將需要瓜分更多的資源。
「所有證據顯示,倘若家庭、社會和國家都必須扶養很多人,自然會消耗本來可以用來推動社會和經濟前進的資源。」更何況,科技越來越先進,大家的健康隨之改善,「讓年紀較長的成人在勞動市場中不斷學習新技能,並保持健康,要比對女性說『妳得多生些孩子』容易多了。」
她也指出,給予女性更多權力反而更有助於改變一國的生育率,比如說,那些允許女性留在職場,同時還能生養孩子的社會,女性往往會從完全不生,或者只生一個,增加為生兩個孩子。
此外,還有一個解決方法,那就是移民。莎拉哈波認為,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是移民協助歐洲及北美解決人口老化問題、並推動經濟成長。以德國為例,平均每位女性一生生養1.4個孩子,「我相信(德國總理)梅克爾當時願意接納數百萬難民,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她急需提振勞動人口,」哈波說。
「這個觀點可能會激怒右翼的民粹主義人士,但卻是很有力的觀點。移民確實能達成奇妙的平衡。」
參考來源:衛報、BBC、NPR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