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0.07.11 13:20 臺北時間

【全文】青壯派通力合作 導演協會世代交替創新局

台灣青壯世代導演林書宇(右)、連奕琦(左)共同擔任導協理事長,互相支援,也分別負責教育與推廣工作。
台灣青壯世代導演林書宇(右)、連奕琦(左)共同擔任導協理事長,互相支援,也分別負責教育與推廣工作。
成立31年的中華民國電影導演協會(以下簡稱導協)去年大幅換新血,由林書宇、連奕琦共同擔任理事長,展現新氣象,除陸續推出導演對談影片和影視課程,也協同電影基金會等團體,針對拍片工作提出勞基法修法建議。
擁有上百名會員的導協,規劃4個工作重點:法規與制度的修改、推廣與觀眾互動、增進業內交流與人才培訓教育,期待由導演角度出發,凝聚共識、發揮影響力,提升台灣影視產業。
台灣青壯世代導演林書宇、連奕琦,去年多了新頭銜:「中華民國電影導演協會理事長」。以往導協偏聯誼交流性質,會員多屬資深導演。前任理事長、導演王童任期屆滿後,林書宇與連奕琦對導協的功能與定位有新想像,並動員更多影視導演加入,經投票共同當選理事長。
改選後的導協,理事名單一字排開,魏德聖、柯景騰(九把刀)、葉天倫、程偉豪、楊雅喆、林孝謙、鄭有傑、侯季然與蔡宗翰等,都活躍於影視界。林書宇表示,「這些人各自做出一些成績,加在一起有滿大的集體力量,可以來做些事。」
導協理事葉天倫(左一)與林書宇共同負責協會的教育培訓工作,圖為葉天倫拍攝《雙城故事》時赴舊金山取景。(青睞影視提供)
導協理監事會中,大家提出意見,整理後歸納為推廣、教育兩大類,會務工作先從這兩部分著手。而林書宇與連奕琦同為理事長,一方面相互支援、商量,也各有任務,教育部分由林書宇和葉天倫推動;推廣部分則由連奕琦、沈可尚與蔡宗翰負責。
今年4月,導協推出第1支「導演與導演對談」影片,由沈可尚與林暐恆(阿Ken)就電影《練愛iNG》展開對談,吸引1萬5千次點閱。影片製作靈感,來自美國導演工會的線上有聲節目《導演版》(The Director's Cut - A DGA Podcast)。林書宇聽過後發現,由於與談者同屬導演,對話焦點更集中在導演們感興趣的創作理念與製作技術,因此建議導協可製作類似內容。
導協成員共同出席第56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力挺國片。(導協提供)
美國導演工會的《導演版》是線上有聲節目,聞聲不見人。但考量台灣民眾更習慣在網路觀賞影片,所以導協的「導演與導演對談」採影片形式,希望做出口碑,成為導協招牌;規劃1年製作10支影片,並傾向新導演優先參與。
連奕琦表示,由於對談內容往往與導演新片有關,又牽涉到是否另找影片經費贊助者,因此片中內容該配合映期宣傳或聚焦討論創作,大家思考了快半年,最後決定邊做邊調整方向。
如何透過對談建立台灣導演新樣貌,是導協希望做到的。
目前導協已製作5支導演與導演對談影片,配合導演作品問市時間點推出,希望可以互利,但內容不以宣傳為主。連奕琦不諱言,「台灣新電影成功建立台灣電影導演的形象基底,可是新一代導演的拍片風格,並非百分百一脈相承,如何透過對談建立台灣導演新樣貌,是我們希望做到的。」
資深導演王童(左)是前任導協理事長,去年獲頒金馬獎終身成就獎。右為導演李安。
針對人才不足,導協規劃各項培訓。林書宇點出,「台灣的編劇、副導等部門都缺人,但導協是從導演的角度開課,與坊間影視課程不同。課程從前端創意到製作完成,涵蓋整個製程,且每個環節將搭配一位導演跟學員分享經驗。例如配樂課,一般由配樂講師上課,但導協開課還會由導演談如何與配樂合作,做出影片需要的東西。」相關課程,也將在7月底開始推出。
在法規與制度修改方面,因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提出修改勞基法的建議,導協、北市電影戲劇業職業工會和演藝工會也加入討論、共同推動,以保障電影工作人員的勞動權益。
今年4月導協推出第一支「導演與導演對談」影片,由沈可尚(右)與林暐恆(左)就電影《練愛iNG》展開對談。(導協提供)
導協指出,電影攝製現場屬於非典型勞動型態,需配合各組時間、劇本連景、劇情連貫性和天氣等因素,產生各種臨時變動。因工作性質特殊,如依勞基法頒布的固定工時與一例一休,一來不符產業現況,二來窒礙難行。因此希望將電影拍攝現場的工作人員,在薪資合理、工時合法且具彈性、必要休息時間等條件下,指定為勞基法中的「責任制專業人員」;非拍攝期的攝製人員,其勞動權益則依勞基法通則規定。
林書宇強調,「關於勞基法修法提案一事,在與演藝工會等不同團體討論後,擬出一個我們覺得合理的新規定。如果順利通過,製作費可能會比原本的再高一些,但為了永續健康的環境,陣痛期是必須經歷的。」
林書宇提供他在馬來西亞執導電影《夕霧花園》的工時經驗(圖),做為台灣影視界討論勞基法修法的參考。(甲上提供)
至於業內交流部分,林書宇表示,「兩岸三地交流會繼續推動,彼此學習,未來想進一步與日本或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導演協會交流。例如印尼電影非常強、市場蓬勃,我們可以和印尼導演聊創作、拍片環境,從中學到更多。」
因負責推廣工作,連奕琦體會到,如要與非華語系電影圈交流,台灣電影的定位與方向策略更為重要。他以去年參加金馬創投的經驗為例,「有韓國片商覺得台灣電影看似很有能量,隔幾年就冒出讓人驚豔的作品,但缺乏連續性。如《不能說的秘密》受歡迎、接著《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爆紅,突然又有《返校》。幾部片各有特色,但看不到拓展海外市場的明確策略,都是孤軍奮戰。」
資深導演李行(左四)是中華民國電影導演協會的首屆理事長。
「韓國曾大量拍鬼片,隨產業發展已不太拍攝,但全亞洲都缺鬼片,台灣拍過《紅衣小女孩》《粽邪》,因此去年創投遇到的韓國、印尼與泰國片商都來台灣找鬼片,覺得台灣人很擅長,片量卻比想像中少。這些國外片商認為鬼片在東南亞市場需求大,但台灣沒認真經營。」
現階段最重要的,是表述台灣導演們想做什麼。
魏德聖(左)是導協理事之一,圖為他執導《52赫茲我愛你》時對趙詠華(右)示範演出。(果子電影提供)
連奕琦反思,上述問題與台灣電影環境有關,也涉及產業大方向,可以在導演協會中討論。「導協現階段最重要的,是表述台灣導演們想做什麼,表述久了,不只別人認識你,自己也會更認識自己,進而找到定位。」

中華民國電影導演協會

  • 成立:1989年5月17日,李行為首屆理事長,歷任理事長包括朱延平、侯孝賢與王童等。
  • 宗旨: 促進產業發展、保障導演權益、溝通導演經驗、促進國際電影交流和提升電影文化藝術水準
  • 理事長任期:每3年改選1次、可連任1次
  • 現任理事長:林書宇、連奕琦
  • 會員人數: 101人(持續增加中)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