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0.10.01 05:59 臺北時間

台灣角色IP大爆發 辨識度、故事性不足是隱憂

插畫家小黃間剛出道時並沒有角色IP的概念,但他觀察近年許多創作者都已意識到要經營自己的角色。
插畫家小黃間剛出道時並沒有角色IP的概念,但他觀察近年許多創作者都已意識到要經營自己的角色。
「創業時還不知道『角色IP』,只知道要做品牌。」張凱童是毛毛蟲文創品牌總監,她與插畫家「毛毛蟲」鄭明輝在2013年組成工作室,從事角色經紀,並在2015年成立毛毛蟲文創,目前旗下有16個角色品牌。
成立工作室時適逢部落格衰退、社群網站崛起,張凱童與毛毛蟲思考公司發展方向:「要把自己視為部落客賣流量?還是圖像創作者賣角色品牌?」他們最終定調,角色圖像本身就有價值,流量只是附加,「等到市場越來越成熟,才發現原來這叫『角色IP』。」
張凱童也觀察到,進入社群時代,開始有很多個性化的角色冒出,「角色不一定要很萌,『䆀媠䆀媠(台語,醜美醜美)』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手繪、隨性,大家也能接受。」
張凱童(右)與插畫家「毛毛蟲」鄭明輝(左)一同創立毛毛蟲文創,在台灣角色經濟剛起步就投入角色IP經營。
因角色經濟崛起,有些創作者也調整創作內容。毛毛蟲文創簽約創作者「小黃間」,2014年參加「默默文創」的新銳插畫家徵選出道,「經紀公司建議我創作一個固定角色,發展角色的世界觀與故事。」原本小黃間下筆隨心所欲,那時才理解到角色IP的重要,創造出「貝爾熊」與「小黃」。
不過小黃間也坦承,「固定一個角色?還是去做各式各樣不同風格的創作?剛開始我也滿常游移不定,畢竟當初是公司建議我才開始做。」只是隨著角色經營越來越久,他也越來越投入在角色的創作上,「這個角色一開始很像我自己的分身,但現在我希望能再加深角色自己的故事,讓它們活出自己的感覺。」
近年文化部開始關注角色IP的潛力,委託台灣經濟研究院進行角色授權產業相關研究。台經院研究員盧俊偉分析,角色IP來源包括插畫、漫畫、動畫,以及遊戲衍生角色,「台灣以插畫為大宗,目前較有人氣的角色大多來自通訊軟體貼圖或社群。」隨著創作者增加,競爭愈趨激烈,「但重複性高,很多角色都是用動物,辨識度不夠,故事性不足也是隱憂。」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