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1.01.12 13:38 臺北時間

【牡丹還魂1】僅靠文字還不夠 白先勇藉紀錄片傳承崑曲極致之美

作家白先勇(中)催生了紀錄片《牡丹還魂——白先勇與崑曲復興》,以影像記錄他18年來推動崑曲復與和傳承的過程。 (藝碩文創提供)
作家白先勇(中)催生了紀錄片《牡丹還魂——白先勇與崑曲復興》,以影像記錄他18年來推動崑曲復與和傳承的過程。 (藝碩文創提供)
「以後的人要寫崑曲復興的歷史,不得不提青春版《牡丹亭》。有人要研究的話,資料呢?我們很多資料,再不把它整理出來,就散掉了。」秉持保存史料的想法,作家白先勇催生了紀錄片《牡丹還魂——白先勇與崑曲復興》,以影像記錄他18年來推動崑曲復與和傳承的過程,他說:「一定要拍成影片,僅靠文字是不夠的。」
白先勇向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提出拍片構想,後者慨然提供經費,由旗下藝碩文創公司製作出品,並敲定先前執導白先勇傳記影片《奼紫嫣紅開遍》的鄧勇星擔任編導。從2018年9月開始拍攝,共耗時約1年半完成,期間走訪7個城市、訪問近50名學者。
與鄧勇星2度合作,白先勇說:「我可以暢所欲言,講得比較自在,因為我知道,我講什麼他都懂。這滿要緊的,訪問的時候如果不對盤,講不出話的。」
鄧勇星也表示,有了上回的基礎,「這次白老師很懂我,知道怎麼跟我合作,那關係很微妙,得到彼此的信任,這份信任是一個片子的基礎。」
白先勇表示,《牡丹還魂——白先勇與崑曲復興》最重要主題就是崑曲的世代傳承。
拍攝前,白先勇交給鄧勇星大量資料和訪談對象的名單,拍攝過程也提供意見,比方點出蘇州崑劇院「小蘭花班」或崑曲傳習所的重要性。那些「傳」字輩的資深藝師,把「正統正規、姑蘇風範」傳給現在的崑曲大師汪世瑜、 張繼青等,然後由他們傳給小蘭花班的年輕演員,後者再傳給校園版《牡丹亭》的學生們。
白先勇說:「一路一脈相傳下來最要緊。這部片的主題,在於傳承這門快要沒落的藝術,有高成就價值的美學,如何傳下來、讓它復活,就像牡丹還魂,把它的魂還回來。這個戲曲就講傳承,手把手傳下來,我們這片子最重要就是講世代傳承。」
由於素材非常多,加上鄧勇星與白先勇長達4個多小時的訪談,鄧勇星坦言,剪輯過程中難以抉擇內容,「不知什麼該割捨,因為聽起來都很重要。」不過,考慮到觀眾可以接受的片長時間,只能從龐雜的素材裡選取精髓,白先勇看了初剪之後也佩服導演的功力。
透過紀錄片《牡丹還魂——白先勇與崑曲復興》,觀眾可一睹青春版《牡丹亭》演員精緻的唱作、表演,影片也訪問了王安祈、王童、汪世瑜、奚淞、張繼青等近50位藝術家、學者,並前往崑曲發源地千燈古鎮、周庄,捕捉崑曲與大眾生活的過往痕跡,為崑曲留下一頁重要歷史。該片將於1月15日在國賓影城@台北長春廣場、光點華山電影館上映。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