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2.03.21 05:58 臺北時間

【隨機殺人榔頭煞3】凶手認罪開庭卻抖腳又冷笑 死刑未定讞理由曝光

劉志明(中)犯案前一天到五金行買榔頭,被店內監視器錄下。(翻攝畫面)
劉志明(中)犯案前一天到五金行買榔頭,被店內監視器錄下。(翻攝畫面)
7年多前,高雄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命案,劉姓男子因感情糾紛,買了榔頭準備騎機車找前女友尋仇,卻與一名開車的陳姓退休女老師發生小擦撞,沒想到劉竟持榔頭將陳打死,並用手指侵入陳的下體、咬掉乳頭,最後騎車逃逸。警方勘驗死者的行車記錄器,掌握機車車號,並根據染血的榔頭,鎖定劉涉有重嫌,4天後,在劉住處附近的大賣場將他逮捕,替無辜的死者申冤。
劉志明犯案後,擔心騎機車逃亡會洩漏行蹤,因此返家收拾行李,轉搭計程車到左營火車站,希望讓警方以為他已離開高雄到外地躲藏。劉落網後供稱,他知道自己隨時會被抓,但是怨氣難消,因此身上帶著美工刀,並且四處打探前女友的下落,想和她同歸於盡,所幸警方早一步逮到他,否則可能又多一人受害。
全案進入法院審理後,劉志明開庭時辯稱,他犯案前喝了高粱酒,所以犯案時無法控制行為,應適用減刑規定。
不過,醫院精神鑑定顯示,若飲用劉男說的高粱酒量,應該會有說話含糊、走路顛簸等狀況,但劉犯案過程僅短短36分鐘,且在空間狹小的車內,他卻能精準地以榔頭敲擊死者頭部14下,還可以在行車記錄器開啟3分鐘之後,就發現並將其扯下,甚至將死者反鎖車內,歷審法院因此認定,劉犯案時辨識行為沒受酒精影響,5度判他死刑。
死者的車被發現停在路邊停車格,警方圍起封鎖線,在現場仔細蒐證。(東森新聞提供)
雖然劉在審理期間,曾寫信給死者家屬表達歉意,但家屬見他在開庭時摳指甲、抖腳、嘴角泛笑,不相信他真的懺悔,因此拒絕和解。
劉志明在地檢署偵訊時,承認拿走死者皮包內的2千多元,但在法院審理時,卻翻供說沒搶錢,最高法院認為,檢方無法提出死者皮包內確實有2千多元的事證,此事攸關是否構成「強盜既遂」,且更三審量刑時,未說明清楚為何劉非預謀計畫殺人,卻必須量處死刑的原因,理由不完備,今年初再次發回高院更審,案件歷經7年多,至今仍未定讞。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