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2.04.09 05:58 臺北時間

【娛樂透視】《嘉慶君遊臺灣》融入動畫視覺 電視歌仔戲接軌新時代

陳亞蘭(前)飾演嘉慶君渡海來台尋母,與紀麗如(後)飾演的「王德錄」有段兄弟情。(欣湉國際提供)
陳亞蘭(前)飾演嘉慶君渡海來台尋母,與紀麗如(後)飾演的「王德錄」有段兄弟情。(欣湉國際提供)
為推廣傳承歌仔戲文化,在多元市場求生存,「陳亞蘭歌仔戲團」費時4年籌備,結合文化部補助及企業贊助,以逾1億元打造30集電視歌仔戲《嘉慶君遊臺灣》。
國寶天后楊麗花任總監製,陳亞蘭擔綱主角並與陳秀卿共同製作。融合民間故事、傳統曲調,結合漫畫、動畫、推出Podcast和NFT,力求接軌時代潮流。
歌仔戲是台灣極具代表性的傳統戲曲,但電視歌仔戲數量卻從40餘年前每年超過10齣,降到近3年不到2部。承襲恩師楊麗花對歌仔戲的使命,陳亞蘭成立「陳亞蘭歌仔戲團」11年來,持續籌製舞台表演與電視歌仔戲,今年推出的《嘉慶君遊臺灣》(以下簡稱《嘉慶君》)更兼具傳統與創新意義,要在多元媒體時代尋找生機。
《嘉慶君遊臺灣》費時1個月,在台視攝影棚內等比例打造「台灣成功號」中式帆船。
該劇取材自台灣民間傳說,描述清乾隆年間嘉慶皇帝(永琰)立為儲君前,遊歷台灣嘉義、台南等地的奇聞軼事。因故事通俗有趣,電視劇、布袋戲多次改編,陳亞蘭與已故藝人豬哥亮合作的《天王豬哥秀—現代嘉慶君》也備受觀眾喜愛,在YouTube「華視綜藝頻道」持續累積超過百萬次觀看。
陳亞蘭扮嘉慶君的高人氣以及題材老少咸宜,讓她決定製作歌仔戲版,找來古裝劇《傾世皇妃》與歌仔戲《君臣情深》編劇張英俊合作,耗時一年改編。她強調:「歌仔戲劇本除了故事鋪陳,還要加入歌曲,兼顧平仄押韻及符合情節,比一般連續劇更費時。」
團隊以實景結合電腦動畫,呈現嘉慶君橫渡黑水溝橋段。(欣湉國際提供)
《嘉慶君》請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擔任文化顧問,除考究地名、風俗典故,還添加清治時期官位最高的台籍官員王得祿等歷史人物角色,由陳亞蘭飾演主角「愛新覺羅永琰」,虛構出嘉慶君渡海來台尋母的故事。
陳秀卿指出:「過往版本多採類似單元劇模式,這次則套上尋母的架構,圍繞母子、兄弟親情主軸,還有宮鬥橋段,並融入台灣人文特色,展現居民的淳善與土地的美好。」
2013年陳亞蘭首度製作的電視歌仔戲《天龍傳奇》,以及2019年與楊麗花共同製作演出的《忠孝節義》都頗受好評。這次她籌資製作《嘉慶君》不惜投入畢生積蓄,結合文化部「109年電視節目製作補助」3千5百萬元,兆豐銀行、永達保經等企業贊助,以總製作費逾1億元製作30集。
陳亞蘭(左圖右)與陳秀卿(左圖左)費時4年籌備製作《嘉慶君》,恩師楊麗花(右圖左)力挺擔任總監製。
《嘉慶君》與金漫獎得主跨界合作,用漫畫方式呈現,增加畫面豐富性。
為突破歌仔戲式微困境,吸引年輕觀眾目光,《嘉慶君》與金漫獎得主小峱峱、鄭問兒子鄭植羽跨界合作,把劇中人物轉場、運動鏡頭用漫畫方式呈現,增加畫面豐富性,還加入電腦動畫,為傳統戲曲增添奇幻感。
陳亞蘭(右)與演員暨語言指導葉麗娜(左),前製期與團隊費時6天讀本對詞。(欣湉國際提供)
首集嘉慶君橫渡黑水溝的大場面,團隊花一個月前製搭景,在台視攝影棚內打造等比例的17世紀中式帆船「台灣成功號」,四周圍起綠幕並製作電腦動畫特效。陳秀卿表示:「不僅呈現船身雄偉和乘風破浪的壯觀景像,還得拍攝甲板打鬥、英雄救美橋段,鏡頭超過300顆,電腦特效加搭景砸了上千萬元。」
陳亞蘭補充:「從前礙於技術問題做不到,現在用電腦特效就能做到跟真實情境一樣逼真!如果考量種種原因退縮或不做,乾脆連戲都不要拍。為了花時間與動畫團隊討論溝通,後製期超過8個月。」
設計師王彥熙以淡雅的色系,為陳亞蘭量身訂製具現代感剪裁的戲服。(欣湉國際提供)
服裝則請來資深服裝設計師蔡桂霖與秦明英,加入台北時裝週新銳設計師王彥熙量身訂製。陳秀卿統計,單為陳亞蘭角色製作的戲服就多達60套:「以往歌仔戲服顏色鮮豔,但配合當代時尚美感有些調整,配色採柔和的長春花藍、灰綠色系,保留清朝立領、馬蹄袖、女子衣襟和圍裙服裝元素,加入不對襯剪材、雙面開叉的現代設計。」
擔任總監製、藝術總監的楊麗花力挺愛徒陳亞蘭,定裝時給予建議外,還贊助設計頭帶、腰板、手鐲、朝珠及背雲等數十項配件,更有看頭。陳亞蘭自豪說:「偶像劇還沒出現的年代,楊麗花就是偶像巨星,深知偶像在鏡頭前該怎麼打扮。表演時我也會特別把這些配件耍出來,突顯角色魅力。」
《嘉慶君》繼《斯卡羅》之後赴台南岸內糖廠影視基地取景,除建築外觀重新粉刷,室內也依需求陳設。(欣湉國際提供)
儘管視覺包裝力求創新,陳亞蘭對歌仔戲演員咬字、唱腔及身段等基本功夫仍極為要求。前製期,演員與主創團隊花6天、每天12小時讀本,陳亞蘭與兼任語言指導的演員葉麗娜全程參與順詞,偶爾遇到有疑義的發音,再查閱台語字典《彙音寶鑑》。
歌仔戲很要求身分與聲調的搭配,才不會讓觀眾因腔調用語混淆角色身分。
製作人陳亞蘭(中)身兼男主角及戲曲導演,在林家花園拍攝現場,與導演葉鴻偉(左)討論演員走位。(欣湉國際提供)
陳亞蘭舉出:「歌仔戲很要求角色身分與聲調的搭配。皇室貴族不能講平民聲調,市井小民不能用古文,頂多講俚俗語,才不會讓觀眾因為腔調和用語混淆角色身分。」
她亦身兼戲曲導演,拍攝前與演員排練走位,待正式演出仍緊盯後輩演員身段與唱詞是否搭配。前年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最具潛力新人獎的何佩芸透露:「亞蘭姐工作時很嚴格,台上如果有任何閃失,她只要一個眼神,大家立刻把皮繃緊。」
全劇超過200首歌,將觀眾熟悉的都馬調、七字調和雜念調等傳統曲調重新編曲,激起粉絲兒時與阿嬤看戲的回憶。結合戲劇導讀會、製作Podcast(隨選廣播)節目「五分鐘學歌仔戲」、推出「德錄虎」虛擬角色NFT(非同質化代幣)等宣傳,與時代接軌。
陳亞蘭不僅將歌仔戲與漫畫(左圖)結合,發行的100枚「德錄虎」NFT(右圖)也銷售一空。(欣湉國際提供)
「有句話說『惜花連盆、疼子連孫』,我已承襲楊阿姨的粉絲,既然目標是吸引年輕族群,就該結合得更完整,想辦法為作品加分。」陳亞蘭坦言至今成本尚未回收,除了已授權台視、公視播出,仍努力洽談國內外數位串流平台,讓更多人感受傳統戲曲魅力。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2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