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2.09.01 19:22 臺北時間

壯大「中國夢」卻遇到國際反撲?寫在二十大之前,中國佈局國際勢力做了哪些事?

壯大「中國夢」卻遇到國際反撲?寫在二十大之前,中國佈局國際勢力做了哪些事?
中國的野心愈來愈令人難以忽視,今年下半年將舉辦影響共產黨政策走向的全國代表大會,外界預估,將是國家主席習近平邁入第三任期的關鍵時刻——會出現繼任主席?還是習近平得以繼續壯大他的「中國夢」?
自習近平 2012 年掌權以來,一邊強化對香港的箝制,一邊頻繁以軍機擾臺,同時更以「一帶一路」拉攏開發中國家,佈局自身的國際影響力。
各國也慢慢「覺醒」。2021 年,美國國防部針正式對中國「全球野心」提出警告;而 2022 年俄烏戰爭爆發,「臺灣」一詞登上世界熱門推特趨勢,這代表:作為同樣的極權大國,中國野心背後潛藏的危機,更進一步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重視。
不同於臺灣,世界原本很愛中國,但中國的野心與佈局漸漸被「發現」,尤其 COVID-19 疫情爆發,「武漢肺炎」的稱謂隨著病毒傳遍世界,各國報導中國的「情緒」,也在 2020 年降到最低點。
若將時間拉長,根據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 2007 年的民調,比起中國,大多數國家有較高比例的民眾更不喜歡美國,且有七成認為中國經濟成長是一件好事;但 2022 年的最新研究顯示,多數國家轉而對美國產生好感,反而認為需要注意中國的影響力。
世界對中國的負面印象越來越明顯,在皮尤中心的最新研究中,超過五成的國家不喜歡中國,比例來到歷史高點。
20 年間發生了什麼事?READr 檢視多份資料,可以看見除了軍事,中國早期透過文化宣傳、撒幣外交、經濟援助的手法,建立一套獨有的滲透模式;近年兩面手法受挫後,才一改過去慣例,轉而高度投入資訊作戰。

文化戰:說好中國故事

「過去中國對於維護政權,有槍桿子、筆桿子兩個模式。槍桿子是軍事武力,筆桿子就是新聞與大外宣,而廣義的外宣除了各種媒體新華社、全球的環球日報,也包括孔子學院。」台灣防衛意識促進會研究員何澄輝分析。
2004 年,第一間海外孔子學院在南韓成立;經過 18 年的時間,中國已藉此將宣傳的觸手伸入 162 個國家,共設立 500 多所孔子學院。
但中國的企圖逐步被揭發。
2013 年,加拿大孔子學院因為招聘歧視被投訴,最終關閉;其他類似爭議也發生在丹麥、德國等國,但都被視為個案。
直到 2020 年,美國以「灌輸中共意識形態,危害美國民主價值觀」為由,將孔子學院列為「外國使團」,要求各級學校盡速關閉。
法國、瑞典、荷蘭等多國呼應美國,將其視為滲透工具。這些國際輿論也反映在後續的關閉潮。
「其實孔子學院是模仿德國的歌德學院。」何澄輝解釋,德國過去成立歌德學院,是為了推行文化政策,中國一開始推動孔子學院的理由也確實如此;可是漸漸的,設立孔子學院的學校開始受到中國干預,甚至施壓。
「比方說,教材裡不提西藏,後來不提新疆,也不能提臺獨。」他指出,當這個單位開始干預甚至禁止某些話題與言論,就不再是語言學習取向,而是為輸出中國意識型態,何澄輝指出,「孔子學院就從一個軟實力宣傳機構,變成一個銀彈攻擊的機關。」
孔子學院透過合作協議,將來自中國的大把經費送入各國的大學。
以英國為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日前被揭露每年約收到孔子學院 1 萬 9000 英鎊贊助;無獨有偶,倫敦政經學院也被爆出,除了接受華為合作的資金,同時也收受孔院超過 58 萬英鎊的經費。
「面對這麼大的數字,有多少人能堅持說關就關?」何澄輝指出,民主國家在學術自由的前提下,只能交由大學自行決定中國成分的去留,往往使其面臨「巨額資金」與「言論自由」的兩難。
過去雪梨大學就曾因孔子學院的反對,一度考慮取消達賴喇嘛訪問;美國薩凡納州立大學也曾有記者受邀演講時,卻發現紙本說明上有關「在臺採訪經歷」未經告知就被刪除,事後更因此遭孔子學院負責人問責,質疑她列入臺灣經歷是「挑戰中國主權」,該負責人也威脅主辦單位將杯葛演講活動。
不過,何澄輝提到,可能是中國作法太過張揚,許多國家開始調整政策或逐步關閉孔子學院,「因為這完全不是單純的語言教育,而是輸出中國的意識形態。」
除了美國祭出制裁手段,英國、澳洲、日本等國也修法,透過審查協議或揭露資金來源、聘僱合約的方式,嚴格把關中國對高教的影響。
為了進一步瞭解孔子學院的影響,記者採訪一位就讀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學孔子學院的學生 Yousuf Khan(中文名:博文)分享自己的就學經驗。
對談中,現就讀大三的博文全程以中文對答如流,他曾拿到四川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後因疫情而未能成行。
巴基斯坦是受中國高度影響的國家。依長期監測中國援外金流的美國智庫研究中心資料「AidData」,其獲得的中國金援款項是全球最高,境內也設有 5 間孔子學院。
「開始學習漢語的時候,我們學了一個詞叫『鐵哥們』,就是當我們跟中國人說話,說自己來自巴基斯坦的時候,他們就會說『欸鐵哥們、鐵哥們』,」博文後來才知道:「這是因為,巴基斯坦是中國獨立後最早承認中國的國家之一。」
博文也提到,學了中文以後,才發現許多中國公司會到學校招募中文人才。他並不是為了做生意而學中文,但博文觀察到,有很多孔子學院的學生,讀到(中文)三級或四級後,就去中國公司做翻譯的工作。
博文漢語流利,過去他不只曾以學生代表身份透過雙語向孔子學院的新生致詞,也數度接受央視採訪。在博文的分享中,顯示「學中文」的經歷,讓他收穫不少。
但也不代表孔子學院的學生埋單所有的「中國故事」——博文對於臺灣議題的回答令人出乎意料。
他提到,自己在學習地理的第一堂課上,老師介紹了中國有 23 個省,臺灣正是其中之一;但博文後來在網路上結交了臺灣朋友,對方向他解釋:「臺灣不是中國的一個部分,我們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我想的是,臺灣要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話,應該是要用中國的人民幣,用一樣的中國文字。但你們完全都不一樣,我覺得這個是有矛盾的。
他後來與臺灣朋友在 Facebook、Instagram 上成為好友,他的中國朋友都不知道這些 APP,「所以這一點是有差別的,整個政府的管理跟限制有一些不一樣。」
而這些都不會寫在漢語課本裡。

外交戰:成為世界第一的老大哥

2013 年,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美國華府的午餐會上,當著美國總統歐巴馬的面提出「新型大國關係」——先不論它的內容與影響,習近平顯然認為中國已經是跟美國勢力相當的大國,不願再被當成「小老弟」。
隔年,歐巴馬再次與習近平會面,表示正致力於此,意味著美國的讓步。
從 10 年來中國政府的預算支出,也可以一窺其對國際地位的野心。
臺灣民主實驗室 4 月發布中國影響力指數(China Index(註),明顯可以看到世界各國在經濟層面上受到中國的影響。
在現階段發布的調查中,對大多數國家而言,中國在「經濟領域」影響最深,其次是「技術領域」;而在臺灣,影響最明顯的是媒體領域。
梳理中國近年擴張影響力的進程,何澄輝提到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加入國際組織。
2001 年,中國當時以「經濟落後國」的條件加入 WTO,享有義務豁免期,乘機以不對等的貿易關稅高低差,主攻經濟發展,從此經濟巨幅增長。
他指出,加上早期美國扶持,中國進入國際市場後賺取大量外匯,到了 2018 年,GDP 增長甚至多達九倍,這些銀彈也成了在經濟領域影響他國的重要籌碼。
註:中國影響力指數,臺灣民主實驗室 4 月底發布 China Index,透過與全球區域組織與各國專家合作,以問卷方式調查並評比各國受中國影響程度分數。
援外救命金還是債務陷阱?
「影響力指數」資料指出,中國持續透過看似無害的貿易交流與經濟合作影響各國。例如吸引各國加入亞投行、一帶一路,或直接控制當地的基礎設施,像是醫院、發電廠,甚至也包括國家對外交流的機場。
例如,烏干達因與中國貸款期限將至、恐無法還款,導致國內最重要的恩德培國際機場(Entebbe International Airport)在 2022 年底面臨被扣押、沒收的窘境(註)。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亞洲。過去因無法償還債務,租讓國內重要港口給中國作為抵押的斯里蘭卡,7 月宣告正式破產,國內更爆發史上最大規模示威。
壓垮斯里蘭卡的最後一根稻草,被認為正是「一帶一路」背後潛藏的債務陷阱。
註:2015 年,烏干達為了擴建國內主要機場與中國簽署貸款協議,然而 2022 年償還期限將至,烏干達發現無法按時償還——然而在貸款協議逾期償還的條件下,中國將可以接管機場,並無法訴諸國際仲裁。
READr 分析長期監測中國援外金流的美國研究中心資料「AidData」,發現近 20 年中國撒幣金援的模式以「援助基礎建設」最為常見,金額也最可觀。其中,一帶一路主要國家,如巴基斯坦、哈薩克、斯里蘭卡都榜上有名。
然而,這些「援助」卻不是表面上看的那麼簡單。
綜觀中國金援的對象,有 76% 都是開發中國家。然而,這個「援助」卻別有用心。何澄輝指出,世界銀行與 IMF 貨幣基金等國際組織,其援助款會受監管,但這些受援國家大多過去被殖民過,這種監管限制形同內政干涉。
「這時候,中國就出手改變這一切,表面上打著『不干涉內政』,錢給你隨便花。」但何澄輝坦言,這個「隨便花」的空間,卻是為了讓特定國家的獨裁政權和權貴階級,可以從中自肥、撈油水,「中國則透過收買獨裁政權,迅速控制這些國家。」
殘酷的是,這些款項有時甚至無法實際協助當地民生,更多是進了當政者的口袋。
何澄輝舉例,過去還有國家拿了中國的錢,蓋了很多無人使用的高速公路,或是未能啟用的高鐵,廢棄後甚至連鐵軌都被偷光。類似的事件還有像前阿富汗政府倒台前,中國曾協助建設醫院,但實際上該計畫完全忽視當地沒有充裕電力,也沒有合格的檢驗師,醫療設備再嶄新也無法運作,且所有過程皆無受到監管。「這樣的故事,在非洲、在中南美洲,像厄瓜多,還有之前的斯里蘭卡、馬爾地夫都發生過。」
中國透過援助款搶進各國的地緣政治,也把持能源物資,而這些國家的意識形態也會與中國趨近。他指出:「你會發現,中美這場競爭早就已經擺脫單純的經貿,轉變成一個價值和意識形態,和體制的競爭。」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