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3.06.15 15:56 臺北時間

性暴力被害者9成不報警、4成未求助 現代婦女基金會揭背後原因

許多性暴力被害者難以對外求助的原因,現代婦女基金會藉由吳可熙倡議拍攝廣告,完整呈現被害者可能遭遇的處境。(現代婦女基金會提供)
許多性暴力被害者難以對外求助的原因,現代婦女基金會藉由吳可熙倡議拍攝廣告,完整呈現被害者可能遭遇的處境。(現代婦女基金會提供)
近日政治、媒體、文化圈接連爆出多起未妥善處理的性暴力案件,許多被害者事隔多年好不容易鼓起勇氣開口談及此事,可能得到「為什麼到現在才說?」的回應,其實加害者持續威脅,知情者默不作聲,社會輿論冷嘲熱諷,都讓求救發不出聲。現代婦女基金會本月發布的調查報告,就完整呈現被害者可能遭遇的處境,社會環境的友善程度,很大程度影響性暴力倖存者的求助意願。根據現代婦女基金會日前公布的「性暴力事件求助態度網路調查」,結果發現高達9成被害者不敢報警、4成從未對外求助;若以衛福部每年約1萬件通報來推估,實際發生的性暴力案件數更不計其數。
現代婦女基金會的「性暴力事件求助態度網路調查」,調查期間為112年3月1日至3月31日,共回收876份有效問卷。報告指出,民眾「假設遭遇上司性騷擾」,最可能求助的對象依序為信任的朋友、專業機構及公司申訴。當問及加害者若「在業界人脈很廣」或「以幫助被害者升遷做為交換」時,民眾則表示更可能尋求專業諮詢的幫助。調查結果也顯示,假設遭遇上司性騷擾,只有不到1成受訪者,會因為加害者的權勢影響越大,而越不敢向他人求助。
假設遭遇上司性騷擾,最可能求助對象(現代婦女基金會提供)
在問及「假設遭遇熟識好友性侵害」時,民眾認為自己最可能到醫院驗傷或告訴身邊信任的朋友。但隨著加害者採取詆毀被害者形象、破壞其言論的可信度等手段時,受訪者表示會加強採取報警及諮詢專業機構的措施;進一步若遇到加害者揚言散佈私密影像時,則有6成受訪者表示會向警方報案。調查結果亦顯示,民眾對於遭遇熟識好友性侵害這樣假設性的提問,同樣只有1成以下的受訪者會選擇不對外求助。
遭遇熟識好友性侵,最可能求助對象(現代婦女基金會提供)
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王如玄表示,本次調查有1/3(33.4%,293人)的受訪者曾遭遇性暴力,其中85%曾遭受性騷擾、27.6%曾遭遇性侵害。而實際遭受性暴力的受訪者中,只有6成(60.8%)曾對外求助,換言之竟有高達4成(39.2%)的受害者表示不曾向任何人提及受暴事件,大多擔心證據不夠充足,或者因為案件帶來的羞恥感、害怕原有生活秩序被破壞,而獨自承受創傷,令人感到憂心。
是否曾遭遇性暴力?遭遇何種性暴力(現代婦女基金會提供)
而遭遇性暴力事件的受訪者有5成曾尋求非正式管道如:朋友(39.8%)、家人(23.6%)或伴侶(12.8%)的協助;另只有3成被害者曾尋求正式管道協助,其中最多人尋求心理諮商師的協助,其中更只有1成被害者(10.8%)曾報警。換言之,高達9成性暴力被害者不敢向警方報案,顯示多數受害案件並未走向司法程序,亦即絕大多數的犯罪者並未因此遭到法律追訴,仍出沒在你我身邊,社會必須對此有所警醒。
遭遇性暴力後的求助情形(現代婦女基金會提供)
性暴力倖存者匿名社群「暖暖Sunshine」創辦人湯淨表示,有些倖存者可能因為事發時年紀太小,或是與對方曾有情感關係,因此在當下難以辨認自己是否遭遇性暴力;有些倖存者則是選擇遺忘、不願意再次回想,試圖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事件的影響,因此更難以對外述說,甚至出現否認受暴的狀態。在未曾向警方報案的故事中,倖存者主要是擔心「缺乏證據」,因為若未在第一時間報警或驗傷,直接證據或人證、物證的蒐集都將非常困難,再加上擔心周遭親友家人的反應,因此更加難以承受案件進入司法的後果。
現代婦女基金會總督導張妙如指出,「性暴力的恐懼和羞恥」「周遭知情者的默不作聲」「加害者的持續威脅」「處理流程的二度傷害」與「社會輿論的冷嘲熱諷」,是讓被害者不願對外求助的主要原因。
張妙如也提醒有超過5成(53.3%)受害者的求助經驗不如預期,包括親友認為受害者沒有保護好自己或是小題大作,或是並未陪伴協助處理相關流程;部分則遭遇專業人員的態度不佳、申訴/訴訟結果不如預期外,甚至被害者被調職、轉學,都讓被害者感到反被懲罰。
對外求助的結果是否符合期待(現代婦女基金會提供)
張妙如也分享如何幫助性侵受害者的做法。首先,當性侵受害者分享事件經歷時,請讓他們知道你相信他們的故事,自己並不孤單。其次,多了解事件帶來的創傷反應,例如焦慮、憂慮、睡眠問題等,幫助理解及處理受害者的狀態。親友可以提供相關資源和訊息,鼓勵尋求專業組織如現代婦女基金會等的協助,但不要強迫受害者採取任何他們不想做的行動(如報案)。最後,在知悉有霸凌被害者的言論時,必須發聲制止或澄清,減少大眾的迷思,創造友善的社會環境,也能幫助被害者更快踏上復原之路。

性暴力被害者難以對外求助主因

  • 性暴力的恐懼和羞恥
  • 知情者的默不作聲
  • 加害者的持續威脅
  • 處理流程的二度傷害
  • 社會輿論的冷嘲熱諷

如何幫助性侵受害者

  • 聆聽和相信
  • 認識和理解
  • 提供資源和訊息
  • 尊重受害者的決定
  • 建立支持系統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