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3.08.25 13:58 臺北時間

纖維創作藝術家康雅筑足跡遍及世界 汲取各地編織精華

藝術家康雅筑創作「蠶絲研究計畫」《第四章─上簇》以不同的編織技法編織成巨大桑葉,展現產業不同時期的發展與生態。(公視提供)
藝術家康雅筑創作「蠶絲研究計畫」《第四章─上簇》以不同的編織技法編織成巨大桑葉,展現產業不同時期的發展與生態。(公視提供)
公視旗艦藝文紀錄片《藝術很有事》關注旅行世界的纖維創作藝術家康雅筑,探討其近5年的重要作品。以複合媒材跨領域創作的康雅筑,擅長使用編織和自然材質,透過藝術實踐探討社會與環境課題。她深愛旅行,足跡遍布台灣、日本、香港、美國、加拿大、立陶宛、奧地利、印度等國,拜訪藝師進行深度田野調查,研究棉、麻、藤、竹、絲等眾多纖維材質,了解當地編織的歷史、文化和技法,再轉化為當代藝術的表現形式。
在2015年赴印度參加「全球遊牧藝術計畫」時,康雅筑造訪甘地博物館與其家鄉古吉拉特邦(Gujarat),看見甘地晚年在獄中使用的提攜式手搖紡紗機,學習到自己自足,和平抵制英國統治的精神。「自己種的棉花,必須要可以自己紡捻成棉線,織成布、製作成衣服,而不是把材料運到英國,再以買不起的價位,把我們自己生產原料的成品買回來。」自2018年起陸續發表「棉花研究計畫」系列,引用「紡捻」觀念貫穿,當紡輪轉動時,將蓬鬆的植物纖維捻搓成相互絞紐聚合的棉線,使其結構化與機制化,猶如人與人、人與社會,又或是人與大自然間的關係。
這個構想如同棉籽種在康雅筑的內心,隨著康雅筑追逐棉花奔走世界各地的步伐而發芽生長,「棉花研究計畫」擴展為目前的六個章節,2018年發表《第一章─關於棉花的一切都是關於棉花》、《第二章─織廠、媒礦、運河與勞工》,2019至2021年發表第三章、第四章、番外篇第五章,目前正在進行第六章。《第一章─關於棉花的一切都是關於棉花》其中一個雕塑裝置就以紡紗機為核心,由軸心拉出很多棉線,牽起與棉織產製相關的眾多物件,猶如「翻開一本關於棉的字典」;第三、第四章及番外篇第五章更入圍第20屆台新藝術獎。
棉花研究計畫《第二章-織廠、媒礦、運河與勞工》。(康雅筑提供)
康雅筑在《2022 Mattauw 大地藝術季》展出《泥毯#13 化碳化》,概念來自官田區川文山林區內的桃花心木,紡錘形的果實成熟落果時,片羽狀的種子旋轉落下,如纖維紡線旋轉扭捻的過程般,延伸出孕育生命的路徑。這來自她採集社區植物與農廢材如菱角殼,經過植物染色與高溫碳化的方式轉化處理而成。泥毯紋樣則取自仰望桃花心木林的場景,並邀請社區居民參與植物染絞纈暨碳繪工作坊,結合線繩、布、自然素材與碳化複合媒材構成現地裝置。
2023年「蠶絲研究計畫」《第四章─上簇》,聚焦台三線苗栗、新竹一帶,自日治時期興盛的蠶絲事業,選用日本的和服布料、蠶絲布、不同類型的蠶絲線、工業生產的作料,以不同的編織技法編織成一片片巨大桑葉,來展現產業不同時期的發展與生態。
纖維創作藝術家康雅筑(左)受到喜愛鉤毛線的母親影響,童心未泯地披上當年母親為她親手鉤織的紅色小斗篷。(公視提供)
片中康雅筑的父母特別受訪,康雅筑也透露自己的纖維創作受到喜愛鉤毛線的母親影響,還童心未泯地披上當年母親為她親手鉤織的紅色小斗篷,開心分享「小紅帽」的童年回憶。
〈旅行世界的纖維創作―康雅筑〉於8月25日週五晚上8點於 《藝術很有事》YouTube頻道上架。《藝術很有事》第五季節目自10月12日起,每週四晚間11點半於公視頻道播出。更多詳情,請上公視《藝術很有事》臉書粉絲專頁查詢。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