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漫畫家姜草於2015年開始連載的網路漫畫《MOVING》,創下2億點閱佳績。劇集版《MOVING異能》(以下簡稱《異能》)由姜草親自出任編劇,並由《屍戰朝鮮》第2季的導演朴仁濟與朴允書共同執導。
草之前的漫畫作品多被翻拍成電影,但成績不盡理想。他曾受訪指出:「翻拍電影都不太順利,通常為了配合電影長度,勢必縮減或改變原著內容,不過我都抱持著『電影屬於導演』的想法,給我劇本,我也不會看。」
接到《異能》翻拍提案時,姜草認為連續劇的播映時間較長,能把故事說得更完整,「當時製作方問我有沒有興趣自己寫劇本,因我對《MOVING》有獨特的情感,就想試試,花了2、3個月完成初稿。」為了讓故事更具張力,姜草也在劇集中追加新的超能力者,如鎮川、蓬坪、羅州等。另外,狠勁十足的神祕反派法蘭克,則是他另一部被稱為《MOVING》完結篇的漫畫作品《HIDDEN》中的角色。
《異能》是韓國首部超能力連續劇,如何將平面的敘述轉換成影像,成為一大考驗。導演朴仁濟接受本刊視訊專訪透露:「首先當然是觀賞非常多大家熟知的好萊塢電影,從早期的《超人》到漫威系列作品。漫威電影中華麗的超能力動作深獲年輕人喜愛,但比起沿用那種風格,我們更想呈現傳統一點的感覺,這部分花非常多的時間研究、設計。」
設計好動作後,製作團隊利用3D製作預視分鏡(Previsualization),讓拍攝團隊和演員先了解流程。朴仁濟解釋:「我們會請特效組和動作指導一起討論,先模擬動作流程,判斷是否合適,同時讓演員們知道要如何呈現。」
朴仁濟坦言,超能力題材在韓國很少見,拍攝《異能》過程有許多全新嘗試,「使用超能力的動作戲大多是在綠幕前拍攝,加上演員和我們都不太熟悉這種狀況,一開始大家非常尷尬。如趙寅成飾演的斗植有飛行能力,必須在綠幕前演出飛行的模樣,起初他和我們都覺得很好笑,不過隨著慢慢熟悉、投入角色後,也越來越上手。」
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下,將超能力具象化,是這次製作時很大的課題。
韓國媒體皆報導,20集的《異能》總製作預算500億韓元(約新台幣12億元),更有一說指出,後製期間還追加150億韓元預算(約新台幣3.6億元),都未獲官方證實。朴仁濟曾在韓國回應,《異能》單集製作費其實比《屍戰朝鮮2》《末日騎士》《毒梟聖徒》都低,以一部超能力作品來說,預算不高。
對此,他也再次向本刊說明:「如何在有限的預算下,將超能力具象化,是這次製作《異能》時很大的課題,必須思考如何以最有效率的方式使用視覺效果(VFX)。哪裡應該用特效?哪些部分可以靠演員表演?這都需要花時間悉心規劃。」
除了預算考量,觀眾收看時的感受也相當重要。「如果全用電腦特效,整個畫面會看起來很假,這部分必須靠演員的演技填補,讓呈現更加自然。特效與真實之間如何拿捏,得花許多心思調整、設計。」不過《異能》仍使用相當多的特效鏡頭,據Disney+官方資料指出,一般動作特效片最多使用逾2,000顆特效鏡頭,但《異能》使用7,540顆。
Disney+上線以來的全新嘗試,成功在上架首週後掀起追劇潮。
《異能》花費1年拍攝,分成2組人員進行,去年7月正式殺青,後製作業耗時近1年,才順利於今年8月上架。過去Disney+原創劇集多是首週公開1至3集,其後每週更新1至2集,但總共20集的《異能》破天荒一次先上架7集,之後每週更新2集,最後一週上架3集。
此安排為Disney+上線以來的全新嘗試,成功在《異能》上架第1週後掀起追劇潮。據韓國大數據分析公司WISEAPP RETAIL GOODS公布的資料顯示,韓國Disney+的APP使用量在8月第1週為8千萬分鐘,第4週漲至1.85億分鐘,為月初的2.3倍;活躍用戶也從7月的70萬,激增至8月的270萬,《異能》功不可沒。
朴仁濟也說:「現在回頭看來是成功的策略。」確定製播20集後,團隊就已擬定劇情安排,「我是拍電影出身的,所以把劇集每次更新的篇幅當成一部電影來拍。前7集是青春愛情片,這是台灣很擅長的類型,以類似《想見你》的氛圍打造一部愛情片;8、 9集故事轉為動作片結合愛情劇,後面則是洙源(柳承龍角色名)主演的黑幫片。」
《異能》成為Disney+製播原創韓劇以來最成功的作品,首週上架7集,7天後便成為Disney+和Hulu史上最受歡迎的韓國原創影集,完結篇播出後更成為Disney+亞太區觀看時數最高的韓國影集;台灣同樣掀起熱潮,截至9月底,《異能》相關關鍵字「異能」「異能線上看」,分別在Google熱搜榜台灣區拿下人氣竄升第4名和第10名,足見台灣觀眾對該劇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