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3.12.20 15:41 臺北時間

競逐「掌握國防外交權」總統大位 賴侯柯相關政見對中態度差異最大

競逐「掌握國防外交權」總統大位 賴侯柯相關政見對中態度差異最大
2024 年總統大選距今不到 30 天,作為國家元首,總統對外代表中華民國,對內則為三軍統帥,統轄陸海空軍隊,因此候選人的國防和外交策略,勢必左右臺灣未來四年的國家安全方針及與各國互動的原則。READr 統整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已公布的施政願景,並與蔡政府推動的措施相比較,發現三人的國防、外交政見大方向和既有政策高度重合,僅細節和執行方式不同,主要差異都與如何應對中國有關。
以國防政見為例,三位候選人提出的政見大多延續總統蔡英文的政策,但在國防預算的規劃上,侯友宜和柯文哲都認為經費的分配需要調整,例如柯文哲指出蔡政府只著重買軍購,且動輒編列大量特別預算添購武器,應有完整計畫逐項審查。
另外像是兵役制度及全民防衛的改革,兩位在野黨候選人指摘蔡政府既無法留住專業人才,也無心推廣全民國防。侯友宜承諾志願役每月最高加薪 1 萬元、改進軍事教育,並成立「行政院全民防衛動員委員會」,提高整備工作的效率。
外交政見部分,三位候選人皆強調深化與理念相近國家的關係,並在人道、民主等議題上做出貢獻。侯友宜的外交路線主打「睦鄰政策,印太先行」,將外交重點區域從新南向國家擴展到印太區域,柯文哲則力推「國會外交」和「城市外交」,盡可能在不引起外交和軍事衝突的情況下,增加和非邦交國的往來。
三陣營外交政見最大的不同,即是如何維繫和中國的關係。賴清德稱中國因國家主席習近平堅持統一臺灣,片面切斷兩岸交流,他將持續捍衛維持現狀,並願意在基於互利、尊嚴且沒有先決條件下,與對岸展開對話。
在野黨則批評執政黨缺乏和中國溝通的誠意,像是侯友宜辦公室便提到中國曾推「31 項惠臺措施」,卻被民進黨認定要吞併臺灣,反而加深兩岸的敵意;柯文哲則曾在受訪時表示,中國不希望臺灣講出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但蔡英文就是不肯,「其實改講特殊關係就好了。我對名詞不是很在意」;兩位候選人不約而同都建議先從文化、觀光等軟性主題出發,重啟兩岸的交流,降低衝突風險。

蔡政府:推動國防自主 以不對稱戰力打擊共軍

作為執政黨的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年 7 月投書美國《華爾街日報》,提及蔡英文的國防改革「使北京動用武力的成本增加,進而降低軍事衝突的風險」。10 月,他也在民進黨的外交酒會中向駐臺外交使節承諾,會依循蔡英文提出的「四個堅持」,落實「四大和平支柱計畫」,包括注重國防嚇阻、國際合作、經濟安全及維持穩定且一致的兩岸方針。
從國防部公布的國防白皮書中,可以看出蔡英文上任後的國防政策變化。2017 年 3 月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是蔡政府第一份未來國防施政藍圖,軍事戰略從馬政府以「兩岸和解制度化」、守勢防禦為主的「防衛固守、有效嚇阻」,改為以「不對稱作戰思維」建軍,使敵軍陷入多重困擾,不敢輕啟戰端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更首次擬訂國防產業發展策略,聚焦國防自主。
在 2017 年底公布的國防報告書中,蔡政府對新版的戰略規劃做了更詳盡的說明,包括為了阻絕敵軍登島進犯,用兵理念從過去的「灘岸決勝」,轉變為「濱海決勝、灘岸殲敵」,同時籌購精準打擊武器,地面作戰也朝「遠距、精準、機動」方向建軍。
綜觀每兩年更新一次的國防報告書內容,2017 年至今的大原則不變,都是利用臺灣地理環境的防禦優勢及敵人弱點,以較少的資源獲取戰術上最大的效果。2021 年則因中國侵擾頻繁,在中共灰色地帶侵擾、針對網路戰、認知作戰有較多篇幅的敘述;2023 年則新增「結合區域聯防」,強調透過與美國的軍事交流,進一步形成區域聯防機制,增加對共軍的嚇阻效果。
20231220READr001
此外,蔡英文 2022 年底推動「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宣布義務役役期從四個月調整為一年、引進美軍模組化訓練、改革民防系統等措施,是較大的變化。
蔡英文在記者會上表示,沒人想要戰爭,但和平不會從天而降,備戰才能避戰,能戰才能止戰,進而爭取更多國際支持。她甚至援引前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名言作為補充:「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
同樣的一席話,也成了賴清德公開演說的重點。他今年 2 月出席「世界台灣客家聯合總會.2023 客家論壇暨新春餐會」時也引述邱吉爾的說詞,稱面對中國威權勢力,臺灣並不孤單,因為這是國際社會的大事,不是臺灣與中國有辦法私下解決,國際民主陣營都站在一起,就是希望能避免戰爭。
「我們今天要問的是,為什麼要加強國防?那是因為我們對中國有著清晰的認識,暸解中國有併吞臺灣的企圖,這個企圖並不會因為你接受九二共識而消失。」賴清德競選辦公室發言人、臺北市議員趙怡翔指出,統一臺灣是習近平追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此決定並不會因臺灣換黨執政,或兩岸展開對話而改變。
他強調,臺灣應該要認清現實,增加國防可恃力、經濟與戰略價值的重要性,以及和盟友的夥伴關係,盡可能透過各種手段去提升侵臺對中國產生的代價與風險,「讓對岸暸解自己真的吃不下臺灣,這就是賴清德希望帶給民眾的訊息。」趙怡翔說。
「現在中國對臺策略是這樣:戰略上沒有彈性,戰術上充滿彈性。也就是說,只要你同意他的一中原則,他什麼都願意跟你談,就算是要求一個政治空間,他也願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談判是先設一個前提,然後才願意跟對方談。」成大政治系教授王宏仁表示,「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去兼顧兩岸和平和臺灣利益時,我想候選人的責任,還是要以臺灣的利益為優先考量。」
  • 在野黨候選人認為蔡政府的國防政策有哪些問題?
  • 侯友宜、柯文哲的國防政見是什麼?
  • 學者如何看待臺灣在國際上的處境?又該怎麼調整國家的安全戰略?
  • 蔡英文的外交成果分析
  • 侯稱自己的外交路線是「親美和中」?
  • 柯文哲的外交政策如何借鏡蔡英文?
更新時間|2023.12.20 15:4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