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21.06.29 12:38 臺北時間

獨家數據調查: 大疫之下,過半醫護想轉職

獨家數據調查: 大疫之下,過半醫護想轉職
疫情升溫,全台三級警戒已滿1個月,各大醫院是第一線戰場。醫療量能備受考驗外,醫病衝突及暴力事件更接連發生。5月31日,新北市雙和醫院11樓的負壓隔離病房內,一名Covid-19確診者突然拿水果刀攻擊入內照顧的護理師;6月12日,一名私立康復之家的負責人疑因疫情期間壓力太大,在房間內上吊輕生。同天晚上,新竹國軍醫院一名24歲的護理師在外科病房護理站與3名家屬對峙,護理師在極大壓力下拿起隨身攜帶的辦公剪刀劃破自己的左手腕,留下血色縫線。
為了更全面性了解一線醫護人員疫情爆發後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及工作狀態,《鏡週刊》人物組與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成員、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的兩位醫師陳宗延和陳秉暉,共同設計一份網路問卷,評估醫事人員,以及所有在醫療院所及防疫場所設施工作者,他們在COVID-19疫情下承受的心理壓力。
本問卷於6月8日發出,廣泛張貼於各醫護社團群組,於2日內回收620份有效問卷,填答者以護理師最多,佔57%,其次為醫師,佔21%。填答者地區分佈以雙北為主,佔整體的55%。另外,有高達6成的填答者在防疫專責醫院服務。
問卷結果顯示,一線醫護人員恐已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46%的醫護人員臨床上出現PTSD症狀,超過7成以上醫護人員對工作改變感到負荷,且有半數以上醫護人員感到精神耗竭。另外,47.6%的醫護對於是否要去工作感到猶豫,6成5的醫護認為他們未受到國家適當保護及支持,更有超過半數的醫護人員對擔憂醫療暴力,產生轉職想法。
本問卷亦有幾項研究限制。首先是網路自填問卷常見的限制,本問卷可能有選擇性偏誤,無法完整顯示台灣醫護族群的心理壓力。然而,本問卷填答者地區分佈以雙北為主,佔整體的55%,仍可盡力呈現疫情熱區的醫護人員心理狀況。
本研究引用既有量表,亦有不少國外研究將其使用於Covid19疫情期間醫護人員,為經驗證已知信效度良好的問卷。不過,本問卷結果為初步橫斷性研究,無法得知疫情前醫護心理狀況及疫後變化趨勢,這需要更長期且嚴謹的調查。同時,本問卷量表亦無法取代精神科醫師個案診斷,我們在完整文章中,也試圖以個案故事補足數字無法解讀的部分。
本問卷設計參考疫情相關心理壓力問卷及「事件影響量表修訂版」(The Impact of Event Scale – Revised, IES-R)。IES-R為衡量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專業問卷,可以測量填答者的日常生活壓力、創傷經驗及急性壓力反應,藉此得到一組分數。超過24分就具有臨床意義,表示填答者至少符合幾項PTSD的症狀;超過33分,則極可能被診斷為PTSD;若超過37分,不僅為PTSD,更代表當事人的免疫系統已遭受衝擊。
一線醫護人員多承受嚴峻的心理壓力,恐已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結果顯示,46%的醫護人員臨床上出現PTSD症狀,25%的人極可能被診斷為PTSD,18%的人壓力程度可能已經影響免疫系統。負責分析問卷的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醫師陳秉暉認為,數據結果需要被高度關注,「我們的數據和中國去年1到3月(爆發時)的數據差不多,但我們現在對疫情明明有更多的認識、更多已知有效的武器,也有更多時間做準備,(醫護人員)卻產生一樣的心理衝擊,這不是很好的狀況。」
國外研究早已指出醫護人員是這波疫情的心理創傷受害者。今年二月,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表於 journal PLOS ONE的研究調查便指出,美國近1/4的醫護人員受疫情影響、有罹患PTSD的徵兆,半數的人因此有酗酒問題。
刊登於英國牛津大學 Occupational Medicine 期刊的研究〈Mental health of staff working in intensive care during Covid-19〉也於英國去年疫情高峰的6、7月間,調查9間主要醫院、709名ICU醫護人員的心理狀態,發現有4成5的受訪者至少符合一項下列症狀:極可能罹患PTSD、嚴重憂鬱、焦慮以及飲酒問題,更有部分受試者因此產生自殘念頭。而這樣的困境以護理師更為明顯。
問卷結果也顯示,同事有確診、或疑似確診情況的醫護人員,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高風險群。這類型中,高達四成以上的人IES-R總分超過33分。「這與現實經驗對照起來也相當吻合,例如台大醫院的院內感染案例(院方稱為社區感染)時也是人心惶惶,」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醫師陳宗延認為,「這些人可以直接標定為需介入的族群,看是否要給予特殊處遇或心理諮商介入。」
暴露風險也是影響心理創傷程度的因素。在高暴露風險或極高暴露風險情況下的265名醫護人員,例如於專責病房服務、有呼吸道檢體採集之醫療處置醫療行為等人員,有3成以上的人分數超過33分,極可能被診斷為PTSD。有接觸疑似確診或確診者的66名醫護人員中,極可能罹患PTSD的人佔42%。有高風險醫療行為又曾接觸確者及疑似確診的醫護人員,199人則有31%極可能罹患PTSD。
害怕將工作場所的染疫風險帶回家中,是醫療人員普遍面對的焦慮。問卷結果顯示,有高達8成的醫護人員擔憂家人被感染,並有34%的人「總是」感到焦慮。比起自己染疫,醫護人員對家人染疫顯然更擔心。我們訪談的醫護人員中,也已經有不少人為了保護家人安全,在疫情期間與家人分居多時。
近日頻繁的醫療暴力事件,已使醫護人員在疫情壓力下產生離職念頭。結果顯示,有47%醫護人員因為醫療力事件感到焦慮。值得注意的是,有五成四的人因此想轉職。
醫療暴力不能單單歸咎於患者或其家屬的失序舉動,惡劣的醫療環境可能引發更多醫療暴力。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針對中低收入國家醫療暴力事件研究指出,疫情期間發生的醫療暴力原因眾多,包括患者未獲得充分治療及物資、求診等待時間過長、延遲就醫、醫病關係不信任、家屬因為患者死亡的過度悲傷、政府未針對疫情進行有效控制、社會普遍缺乏對疫病的警覺等。這份研究也強調,最主要造成醫療暴力的原因,是廣為散佈的疫情假消息、社會普遍的恐懼及焦慮。
該研究也顯示,公立醫院更容易發生醫療暴力事件。相較起來,公立醫院更容易病患過多導致壅塞,且資源有限。醫療暴力會使醫護人員增加工作壓力、不堪負荷及導致壓力後創傷症候群,這影響了醫護人員的工作表現,及整體的醫療品質。
醫療暴力儼然成為Covid19期間,造成醫護人員心理壓力的因素之一。這份來自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也嘗試提出解方:
1. 有效教育公眾,使其對疫病警覺,並且提供簡單、可接近又可信賴的資訊消息,確保政治人物、意見領袖的言論,能被事實驗證。
2. 有科學根據的公衛政策和人們染疫的經驗,都需要被溝通給公眾,成為有效的防疫知識。
3. 地方政府必須投入預算於醫院的保安設備,醫院管理層則需要有一套醫療衝突或暴力發生時指引原則,並提供基層醫護人員相關支持。同時,必須舉行醫護人員遭遇高風險情況時、自我保護的演練。
4. 實施暴力的人必須為他們的行為付出代價,處以刑責。例如,近期印度政府便提高醫療暴力的罪責至7年有期徒刑,並提高罰金。
5. 政府或研究單位應該建立相關資料庫,了解這些問題發生的問題,並設法找出解方。並瞭解到,醫療暴力並不只在疫情期間發生。
將醫護人員逼入絕境的,不止醫療暴力,還有日益沈重的工作負擔、心理負荷,以及醫療院所低落的勞動環境。結果顯示,超過7成以上醫護人員對工作改變感到負荷。他們的精神壓力,比體力耗竭來得嚴重,半數以上醫護人員感到精神耗竭,並有近4成醫護人員有失眠困擾。
問卷同時調查醫護人員面對疫情時,工作環境是否符合規範?結果顯示,有28%的醫護人員並沒有合格配戴或操作個人防護用具(N95口罩、全面罩、隔離衣等)。陳秉暉解釋,高風險醫療行為至少需配戴有面罩、N95口罩及一般隔離衣,「但我們發現,極高暴露風險的醫護人員(接觸疑似確診或確診者,並執行高風險醫療行為)甚至有17.6%是個人防護用具不及格的,明明物資應該是足夠的,這是不可以接受的。」
醫護人員普遍覺得他們未受到國家和醫院的適當保護,信任感正在動搖。高達65%醫護認為自己沒有受到政府的保護,53%醫護認為未受所屬醫院保護。問卷另也詢問,「台灣過去一年是防疫模範生,近期卻出現疫情高峰,對國家的信任感是否受到打擊?」此題中更有67%的醫護人員認為信任感遭受打擊。
陳秉暉指出,醫護人員感受未被適當保護的心情,經分析,與接觸確診病患、從事高風險醫療行為、防護設備不合格(未配戴N95口罩、著全套防護衣)等因素高度相關。
本問卷最後邀請填答的醫護人員針對目前工作環境提出建議。醫護人員普遍認為「更直接的薪資補償」是目前最重要的;其次為「更暢通的心輔機制」、「更彈性寬鬆的班表」及「防疫期間的居住規劃」。另外,此題也開放填答者補充建議,許多填答醫護人員都強調,醫院內的資訊必須更為透明、應補充醫護人力、改善醫院環境、配給充足防護設備等,許多醫護人員都希望同住者跟家人可以優先施打疫苗,更重要的是,醫院及政府都能聆聽一線醫護人員的心聲。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