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
- 文化
【物理好好玩S2EP06】從無線充電談電磁場
電磁場可以說是物理史上,繼牛頓力學後最重要的發現。誇張一點說,整個自然,除了基本粒子,就是場,也沒有別的了。場看不見,摸不到,卻無處不在,實在是非常抽象、甚至令人迷惑。難怪,我們只要想描述任何不可見的東西,都會神神祕祕的把它叫作場,氣場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 娛樂
【鏡大咖】人生大海裡的浮木呀 盧廣仲
去年底,盧廣仲發行了第六張個人專輯《勵志論》。勵志是什麼?它可以是浮木,浮木在你需要時出現,甚至還可以是水上摩托車,附載超強動力。雖然亦可能是莊周夢蝶,但我們畢竟在此間、在此刻,實質感受著當下的真實。分離不掉自我,我們只能在一個又一個浪頭衝擊時,學會替自己的心靈包紮的能力。 盧廣仲的人生大海求生指南,是他實踐所得證的方法,也或許,你可以從他的方法之中,因而找到自己的方法。
- 文化
【好聽人物】張嘉泓:求知 就是最自由的追求
張嘉泓大學時便確立了研究物理的志向,認為「求知」就是最自由的追求。隨著歷練增長,廣泛涉獵經濟學、歷史等非科學量化研究的領域,人文跨界的閱讀探索,令他感到:即使沒有任何做學問的目的,靜靜感覺周圍的存在輪轉,傾聽內心的聲音,已經是很滿足的事了。
- 文化
【物理好好玩S1EP09】莊子與愛因斯坦的淵源:淺談宇宙論
現在可觀測到的星系,估計就至少有千億個之多,而每一個星系,又各包含約千億顆恆星。要容納這樣多、彼此又相距甚遠的星體,宇宙一定很大。現在可觀察到最遠的星系GN-z11,它的光就整整花了134億年才到達地球。這樣的大,必定是莊子所無法想像、但卻肯定心所嚮往的。
- 娛樂
【厭世哲學家專訪1】快樂讓人平庸 厭世是自我探索的起點
厭世風潮在近年興起,憤世嫉俗、負能量的話語在網路世界受到歡迎,網紅作家「厭世哲學家」也在這波浪潮中崛起。因為想破解生命難題,他把研究哲學當作一生功課,推出新書《厭世講堂》,以最愛的思想家莊子為主角,融合自己的生命觀,傳達如何在充滿各式價值觀的社會中「真正做自己」,表達「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的人生智慧。 過去在公開場合戴著面具的厭世哲學家這回終於露臉,畢業於台大中文研究所的他,目前在北部某明星高中當國文老師。他是天生的觀察者,當一個人成為清明的旁觀者,這世界的荒謬便無所遁形,卻也讓「厭世」成為他的生命基調;他不認為「厭世」是負面詞,而是探索自我的起點。
- 娛樂
【厭世哲學家專訪2】原生家庭得不到的「愛」 成為索求另一半的「惡」
厭世哲學家是雲林人,父母親做的是勞力活的帆布業,每天不是忙碌工作,就是投入在宗教活動。吃外食長大的他,有幾次到台北朋友家作客,跟著對方家人一起吃飯,他吃到掉淚,「 我成長過程中很少跟家人坐在圓桌吃飯,然後煮一桌很豐盛的東西,分享彼此的生活 … 」 他渴望與父母有更親密的關係,「以前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天地間這麼廣大,卻沒有人可以依靠。」原生家庭的情感空洞也影響到他的感情關係。難以在家人身上得到的「愛」,成為索求另一半的「 惡 」 , 用不正確的方式愛人,傷人卻也自傷。
- 娛樂
【厭世哲學家專訪3】曾是放牛班的他考上第一學府 卻是人生觀崩壞的開始
厭世哲學家雖然畢業於台大中文研究所,但小時候對唸書並不開竅,國中更被編入放牛班,但也在放牛班遇到一位國文老師,讓他找到讀書的成就感,才踏上讀書這條路;此後他從斗南高中考上彰師大,一路讀到台大研究所。靠著讀書往上爬,從鄉下奮鬥到都市,他曾堅信人生就是要力爭上游,卻也在進入台大後讓人生觀崩毀。
- 娛樂
【厭世哲學家專訪4】學校像養殖場 把學生養成一隻隻白白胖胖的豬...
厭世哲學家從少年時就喜歡思考,「我聽老師上課不只在接收知識,我會想說為什麼是這樣教,有時我還會想說,其實老師可以不用這樣教,如果那樣教我會聽得更懂、更清楚。」當學生時,他習慣把硬梆梆的課文內容先消化,再講解給同儕聽,「我覺得這樣很有成就感。」上台報告時老師也讚賞他「怎麼有人這麼會講」,讓他更清楚未來要踏上老師這條路。 如今他在北部某明星高中擔任國文老師,但因為曾被成績所束縛,他也希望學生不應把分數作為衡量自我價值的標準。
- 娛樂
【厭世哲學家專訪(番外篇)】出書後,父子講了一通最久的電話...
無法與父母有更親密的心靈交流,讓彼此隔閡愈來愈深,也造就厭世哲學家獨立的個性,大小事早已不過問父母,連出新書父母都是最後才知道。 不過出書後,父親打了一通電話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