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40萬跨國粉絲 Misa的真心告白

你所不知道的cosplay辛酸血淚

文|楊政勳    採訪|黃維玲 攝影|林俊耀  影音|鄒雯涵

Misa,24歲,因扮演《英雄聯盟》的黑暗之女「安妮」而爆紅,臉書擁逾40萬粉絲大軍,6年來扮過上百個動漫角色。

她把cosplay當事業經營,從語言、肢體、化妝、服裝、道具...每項能力都有漫長又艱辛的自學養成期。如今她更遠赴英國倫敦,以歐洲為舞台,要當世界一流的專業coser。

Misa,何止是演藝人員、藝術家,也是一身是膽的創業家!

採訪當天Misa穿著黑白條紋T,褪去濃妝的她眉清目秀,房裡迴盪爽朗的笑聲;我們被五顏六色的動漫海報、玩偶包圍。此時她不是眩目的動漫角色,舉手投足是鄰家女孩的模樣。讓人好奇的是,她如何一頭栽入「角色扮演」的世界,又如何成為擁有40多萬跨國粉絲的超級coser?

「活動裡的coser好漂亮、好光鮮亮麗,居然可以這麼貼近動漫人物的角色,」她回憶高二時因為愛畫畫加入動漫社,在學姐受邀下參與人生第一場cosplay,「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接近自己憧憬的東西,真的很棒。」

私下的Misa像個鄰家女孩。

琢磨5年 才敢穿自己做的衣服出門

台上1分鐘,台下10年工。想當一名稱職coser,要準備的東西相當繁複瑣碎,「學生時期沒化過妝,必須看國外coser的照片,想畫眼睛就把眼睛放到最大,自己在家臨摹。」若一般的妝是50%,那cosplay的妝就是100%,「動漫人物要盡量誇張化。」她說,不同地區有不同特性,「日系角色比較平面,眼睛要有神,偏可愛風;歐美人物立體感較重,輪廓明顯,相對剽悍。」

Misa從沒學過縫紉,製作服裝的研究過程更是一絕,「我把自己的衣服拆開來,將需要的元素一一拆解研究。」雖然土法煉鋼,但她說,「我用這個方法才知道衣服的袖子要怎麼做、有腰身的衣服怎麼做。」然後把版型記錄下來,如今仍是她在製作服裝相當好用的法寶。

「剛開始不敢穿自己縫的衣服出去,覺得很丟臉,因為跟專業服裝差異太大,一看就知道是自己手做。」直到有天被遊戲廠商讚美「衣服做得很棒」,前後一共花了5年的時間琢磨,才讓她敢穿自己做的服裝出門。

包包裡的祕密 coser宛如水電工

若show girl的包包裝的是化妝品,那coser的包包裝什麼?答案是:水電工的器具。

「有些道具做好後看似正常,但到展場就出狀況。」Misa說,coser要隨身攜帶三秒膠、雙面膠、電工膠布等「急救物品」,若道具臨時壞掉就要趕快修理。說著說著,她拿起遊戲《鬥陣特攻》中「奪命女」的道具槍,「槍管是五金行的水管漆黑而成,槍身是EVA材質做的,這樣在展演時拿著比較輕。」仔細一看,槍上的螺絲釘都是用EVA重新切出來的假螺絲釘,Misa形容,「道具就像放在櫥窗的假食物,愈真愈好。」

Misa展示《鬥陣特攻》中「奪命女」長逾1公尺的道具槍。

「一個道具在完成率60%時最容易被放棄,」她說,此階段的道具問題最多,若發現跟設計圖長得不一樣,可能就要重來,「一把槍重做2、3次很正常,1次完成的機率相當低。」

一名職業coser除了要有研究的創新精神、不怕道具重做的恆心毅力,Misa也透露她的「第一哲學」。「如果cos的角色不是首發,那作品的關注度一定會下降。」她強調,「當第一可成為別人的榜樣,影響力也大。」「如果有人比我快,我的思想容易被推翻,在大家還沒做之前先做,會比較保有自己的創意跟想法。」

新加坡粉絲人龍 讓她覺醒

被問到為何想成為巡演世界的職業coser,則源自4年前她人生第一場海外表演,「有次收到新加坡的邀請,本來以為沒有多少人想來看我,現場卻來了200多名粉絲,像在車站買車票彎彎曲曲的人龍。」還有粉絲因為見到Misa而激動落淚,「那次之後我某些地方好像覺醒了,心想,其他國家應該也有人想跟我講話、聊聊天吧。」

幾次出國後,更讓她體認到語言的重要,「如果和世界各地的coser聚在一起,英文不好根本沒辦法交流,」她開始精進英文能力,「我除了上補習班,也會趁出國搭飛機時,看有關cosplay的原文書,去認識各種專業術語。」她自信地說,「我現在已經可以用英文跟外國人溝通。」對她來說,學好英文更像一把開啟世界的鑰匙。

如何將動漫人物的肢體動作表現得維妙維肖,更是一大學問,「一開始非常僵硬,拿到照片甚至會想,我怎麼這麼菜。」她因此去學舞蹈課,「想辦法透過肢體流動,讓動作看起來是活的不是死的,」她手舞足蹈地說:「腳要看起來長就把腳伸出去一點,腰要細就讓身體側一點。」此外還會觀摩美國實境秀節目《超級名模生死鬥》,學習如何擺出有張力的動作,「拍照後就檢視照片,如果這次動作看起來死死的,下次拍照就換一個姿勢,一次一次修正。」

扮演英雄聯盟的「安妮」讓Misa人氣暴增。圖╱取自Misa臉書

媒體最愛問:妳這樣打扮會不會很色情

攤開她的演出履歷,24歲已周遊列國一回,至今已受邀至新加坡、加拿大、墨西哥、 德國、日本、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中國等10幾個國家從事cosplay活動。

「在台灣不好嗎?為何要往國外發展?」這是我們最想問的。

「假鬼假怪,宅男宅女,愛花錢,遊手好閒,對社會沒貢獻。」Misa細數台灣人對coser的偏見,對比國外的自由開放,如天壤之別。

她舉台灣媒體最愛問的3個問題:

妳衣服很貴嗎?玩cosplay會不會很浪費時間?妳這樣打扮會不會很色情?

「在台灣,很多人問問題時已預設立場。」但她去加拿大演出時,那邊的人則問她「cosplay對妳產生什麼好的影響?」「我要玩cosplay妳要帶我一起玩嗎?」Misa說,「至少問的問題都很正面,不會讓我有不舒服的感覺。」

Misa演出經驗豐富,也推出不少寫真書。

韓國政府挺coser 台灣只能單打獨鬥

Misa回憶有次在花博的悲慘經歷,「coser根本沒地方換衣服,只能在髒髒臭臭的公廁。」但國外不同,「有給coser的置物櫃,還有一間專給coser換衣服的冷氣房。」國內外對coser重視程度的落差,可見一斑。

墨西哥是最驚奇的海外體驗,「這個國家真的懂cosplay嗎?」她坦承一開始也犯了一般人有的偏見,但後來發現,墨西哥的活動從軟體到硬體都是一流,coser的衣裝到道具也是高水準,「他們懂,而且比我們懂得更多。」

在德國,Misa說,「大家把動漫活動當作嘉年華會,父母帶小孩、城鎮里民一起來玩。」餐廳標榜可讓coser換衣服,藉由coser帶動人潮,達成「魚幫水、水幫魚」的效果。「在國外,cosplay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不像在台灣只被當作宅男會做的事。」

「在台灣當coser只能單打獨鬥,外國有政府幫助,」她舉例,「韓國會扶植特定的coser並提供補助金,讓coser能出外打仗,而不丟國家的臉。」因此韓國的cosplay在歐美名氣最大。台灣則是一條龍做到底,「一個人包辦化妝、道具、服裝、企劃、拍攝,完全沒有團隊幫忙。」

Misa遠赴英國,想找回coser的初心。

環境商業化 「精品」敗給清涼穿著

因為深愛所以離開,這句話應可形容Misa為何毅然選擇遠赴倫敦發展,除了外國環境、氛圍較好,更想找回cosplay的初衷。

「在台灣做得精,卻贏不了一位穿著清涼的小朋友。」她感嘆,現在以寫真販售的coser愈來愈多,但餅就這麼點大,根本不夠吃。「環境變質,因為競爭而更商業取向,為了賣書而賣書,人們愈穿愈少。」Misa說,有了去國外的經驗,「我才發現coser其實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讓專業受到真正重視。」

「coser要靠臉跟體力吃飯,我發現我的體力已經慢慢在下滑。」除了幕前,Misa也想往幕後發展,「現在很多年輕coser長得不錯、也很會做道具,但卻一直沒有被注意到。」她透露,目前已經有跟後輩合作,當類似「經紀人」的角色,傳授所學與經驗,讓他們在這條路走得更平順、冤枉路走得更少一些。

被問到目前最遺憾的未竟之業,「我曾嘗試cos宮崎駿的風之谷,除了把衣服做出來,還想重現『腐海森林』的場景,但因為太忙一直擱著。」接觸cosplay 6年來,她從青澀到成熟、從獨善其身到拉拔後輩;她對未來的思考一直在變,但始終如一的是,她所踏出的每一步,正是因為追隨自己的心。

落腳英國,放眼歐洲,Misa的奮鬥故事,才剛開始。

主圖:萌哥 Moe Photography,取自Misa臉書

人物專訪預告:

更新時間|2018.12.09 15:3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