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1.13 06:00 臺北時間

【命運交響曲番外篇】追求完美的孤獨超人

【命運交響曲番外篇】追求完美的孤獨超人
「我的官司也好,國家司法改革也好,環境保護也好,我可能贏可能輸,但對我來說不重要,重點是我有做。這過程的收穫比勝敗來得多,就像尼采說:『那些殺不死我的人,讓我更堅強。』這是上天給我的考驗,讓我更堅強的做為一個父親,帶領我的家庭。」對於打官司要回名譽,溫以仁始終義無反顧,而德國哲學家尼采正是他的精神支柱。
環顧他的書架,除了音樂、總譜、法律和室內設計的書,最多的就是哲學書,叔本華、齊克果、佛洛伊德、榮格、阿德勒…,不是影響尼采的哲學家,就是被他影響的心理學家,這些人的書都被收在書架上。
他是成長於軍人家庭的長子長孫,爺爺和父親都是軍人,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姑叔等長輩提到「蔣公」「蔣宋美齡」都會淚流滿面,他形容像是生活在北韓一樣。父母離異前,他寄住在爺爺家,和父親的兄弟姊妹一起生活,他們也是基督教家庭,「整個家庭都很虔誠,只有我爸跟我比較不虔誠」。他從小嗜讀哲學,喜歡辯證思考,「我從小就是在主日學長大的,聖經我都背很熟。但有時看尼采的書,會覺得自己很像尼采,他也是基督教家庭。」因此,「蔣公」和「基督」他兩者都不信,在親人眼中簡直是叛逆。
尼采也是長子,生於基督教家庭,卻發展出「上帝已死」的主張。他作曲、鑽研音樂,第一本著作《悲劇的誕生》闡述了他的音樂觀點。溫以仁和尼采的相似之處,不只家庭與學習背景,尼采提出「超人」說,追求一種敢於冒險,敢於失敗,不斷尋求自我突破的理想人類典型。然而追求完美的超人典型,那條路終究是孤獨的。
我在溫以仁身上看到尼采的影子,他告訴我,「我原本不想讓人知道我的勝訴。因為我不想要人同情,我的痛苦自己承受就好,完全不需要別人知道。」深夜裡,他用Line傳來深深的孤獨,那是尼采的名言,說明了他對名譽的執著,對官司的無悔:
「你遭受了痛苦,你也不要向人訴說,以求同情,因為一個有獨特性的人,連他的痛苦都是獨特的,深刻的,不易被人了解,別人的同情只會解除你的痛苦的個人性,使之降低為平庸的煩惱,同時也就使你的人格遭到貶值。」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2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