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2.10 13:02 臺北時間

【楊恩典專訪番外篇】不是親生又何妨

楊恩典(左)的養父養母2013年相繼過世,育幼院打造了兩人的銅像,楊恩典經常回去跟他們說說話。
楊恩典(左)的養父養母2013年相繼過世,育幼院打造了兩人的銅像,楊恩典經常回去跟他們說說話。
楊恩典原本是孤兒,被棄置在市場攤上,鄰人將她送到警察局,警員四處尋找願意收養她的家庭,但在70年代,要照顧一個無臂女嬰談何容易?派出所主管最後找上基督教山地育幼院(俗稱六龜育幼院)創辦人楊煦與妻子林鳳英,兩人決心收養她,楊煦為她命名「恩典」。
楊恩典(右)為女兒命名貞德,名字靈感也來自於爸爸楊煦(左)。(楊恩典提供)
楊煦為她命名「恩典」,英文名字是Grace。旁人常不解,一個沒手的孩子,怎麼是恩典?楊恩典鍾愛這個名字,每次總要說上一段,「楊爸爸常對人說,因為沒有手,可以不用做很多辛苦的事。大家看恩典不方便,就會想幫她,這些白白得來的,就是恩典。」
楊恩典在六龜育幼院長大,總是黏著媽媽林鳳英,媽媽經常揹著她工作,南部天熱,背後的小恩典貼著媽媽的汗水,卻因此覺得親暱。楊煦次子楊子江回憶,么妹非常依賴媽媽,即使在院子裡玩耍,眼睛仍盯著媽媽,「她一旦看不到媽媽,再好玩的東西都會放掉,跑去找媽媽。」
有一次,小女孩偷懶沒好好上課,媽媽林鳳英很生氣,斥責她:「妳今天不要跟媽媽睡了,去跟別的老師睡!」林鳳英關起房門,躲在房間掉眼淚,楊恩典在外頭拚命敲門,林鳳英狠下心不開。「沒多久,媽媽覺得奇怪怎麼沒聲音了,開門看才發現,哭個不停的妹妹在門口睡著了。」
楊煦(左)與林鳳英(右)是楊恩典心中最柔軟的一塊,兩人抱著楊恩典兒子大衛,顯得相當滿足。(楊恩典提供)
楊恩典個性堅毅,只有楊煦和林鳳英能觸動她內心最柔軟的所在。林鳳英幾年前罹癌,病重時牽掛著先生楊煦,即使身上插滿醫療儀器,仍吵著要回育幼院。家人們擔心她,不願讓她離開醫院,林鳳英轉求楊恩典的先生陳信義:「信義,你揹我回去育幼院好不好?」
當時已深夜,家人們看著林鳳英滿溢思念之情,才落淚同意,決定隔天白天請救護車送媽媽回育幼院。但沒想到的是,隔天清晨,林鳳英往生,再也沒有回到育幼院。16天之後,楊煦也在睡夢中過世。訪談過程總是笑容以對,唯獨提到這段,楊恩典心防崩解、忍不住落淚,「沒帶媽媽回家,是我最大的遺憾。」
「我知道我不是他們親生的,但我們比親生還親。」至今她仍定期回六龜,每到農曆春節,她必定與家人待上好幾天,就在育幼院裡畫畫,義賣給來訪的遊客,所得全數回饋育幼院。對楊恩典來說,六龜就是她的原生家庭,這裡有愛她疼她的爸爸媽媽,還有好多兄弟姊妹。
基督教山地育幼院(俗稱六龜育幼院)是楊恩典長大的地方,也是她永遠的娘家,有好多家人環繞陪伴。
首圖:楊恩典(左)的養父養母2013年相繼過世,育幼院打造了兩人的銅像,楊恩典經常回去跟他們說說話。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