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2.25 08:31 臺北時間

文青醉了!追憶二十世紀文豪瀟灑身影 普魯斯特影片現蹤

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身影出現在法國國家電影中心館藏的檔案中。
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身影出現在法國國家電影中心館藏的檔案中。
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以《追憶逝水年華》(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一部小說奠立他在二十世紀世界文學不朽的地位。
最近一位眼尖的電影教授,意外在法國國家電影中心的檔案中,發現了普魯斯特驚鴻一瞥,竟出現在一百多年前的一段影片中。

文學的騷動:普魯斯特本尊駕到

二月十四日情人節這天,法國文壇掀起了一場小騷動。按照《紐約客》的形容,幾乎所有法國媒體,「從中間偏右的費加洛報,到網路新媒20minutes.com」,都以突發新聞的方式報導了同一則新聞。那就是關於普魯斯特電影的新聞。
喔,誤會了,不是關於普魯斯特的電影,更不會是普魯斯特論電影,而是普魯斯特本尊出現在影片上。
參加婚禮的普魯斯特從教堂樓梯走下(約在影片第35秒)。

蒼白削瘦年輕美男 百年前文青範兒

事情要從幾個月前談起。加拿大的電影教授希華-特翰(Jean-Pierre Sirois-Trahan)在法國國家電影中心的檔案室裡,發現了一批二十世紀初顯赫一時的巴黎貴族家庭捐贈的自製影帶。這些影片裡面記錄了王公貴族的盛裝派對、上百賓客齊聚的豪華晚宴、以及擺設著各式自法國大革命以來歷代古董傢俱的豪宅。
教授看著這些令他目眩神迷的影片,其中一位年輕人下樓梯匆匆一瞥,吸引了他的目光。這個留著整潔八字鬍的蒼白男子,體態纖瘦、穿著瀟灑,看似有股莫名的眼熟。
希華特翰教授看了影片卷軸的標注上寫著「葛瑞芙勒的婚禮」(Greffulhe wedding),他立刻聯想起同樣姓氏的法國女伯爵,正是普魯斯特小說裡蓋爾芒特夫人的原型。影片裡的這位男子,會不會就是在二十世紀閃耀的法國大文豪?
希華特安把他的發現發表在上星期三的《普魯斯特研究評論》,期刊網站也張貼了這段影片數位修復版的的連結,短短幾分鐘內就造成轟動。希華特安在他的文章裡說:「雖然沒人能百分之百確定,但我自己完全相信。」他對照普魯斯特書信以及當時報紙的描述,確認普魯斯特在1904年曾出席葛瑞芙勒女公爵的女兒伊蓮的婚禮。而《追憶逝水年華》小說裡的蓋爾芒特夫人正是脫胎於這位真實人物。
這個35-mm影片是由葛瑞芙勒家雇傭攝影師拍攝,在當時是極為昂貴的設備。裡面記錄了婚禮的新人與賓客們從巴黎瑪德蓮大教堂走下樓梯的畫面。夾雜眾多穿著講究的社交名流之間,普魯斯特匆匆從樓梯走下,似乎還引來旁邊一名婦人不悅的眼神。整段影片不足一分鐘,而普魯斯特來去僅僅三秒。
這是小說家普魯斯第一個,可能也是唯一存世的動態影片。許多媒體形容這個消息「讓普魯斯特『粉』群情激動」。到目前為止,似乎也沒有人對希華特安說法的正確性提出質疑。有趣的是,2015年出版過葛瑞芙勒女伯爵傳記的作家Laure Hillerin倒是說,自己四年前就看過這段普魯斯特的影片。她接受媒體訪問時說:「我根本沒想到,這短短幾秒的畫面會讓普魯斯特研究的人們陷入瘋狂。」

女伯爵對這位舉止怪異的作家顯然並不完全欣賞,甚至把他當成是有點煩人的黏人精。
特別讓普魯斯特迷激動不已的,可能是普魯斯特在婚禮上的穿著。因為影片裡頭小說家穿的,和《追憶逝水年華》裡讓查爾斯史萬(Charles Swann)看起來又高又帥的「珍珠灰的長外套」一模一樣。(值得附帶一提的是,普魯斯特的穿著,過去就是許多人研究的主題。另一名學者Lorenza Foschini,曾經針對普魯斯特的另一件大衣,寫成了足足一本書《普魯斯特的外套》。)
有人注意到,影片裡的賓客多半是黑色領帶配上黑色高禮帽,而當年33歲的普魯斯特,則打扮得像是「英國式的公子哥兒」(Dandy à la mode anglaise )。他也是少數一個人獨自下樓梯的賓客,不像其他人都由配偶或家人相伴隨。
如果影片裡的人真的是普魯斯特,似乎正反映了他真實人生裡在社交上的格格不入。在許多方面,普魯斯特都像是當時巴黎社交圈裡的邊緣人:身為布爾喬亞階級卻與沙龍裡的上流人士往來,猶太人背景匿身異教徒的社會,同志身分卻混跡於最講究世襲家族系譜的世界裡。
這段轉瞬而過的畫面,也提供了世人對普魯斯特的人生和小說,一個巧妙的註腳。
眾人週知,他深深仰慕、迷戀著葛瑞芙勒女伯爵,經常會想方設法透過他們的共同朋友,與她一同參加宴會。在他的小說裡,他也竭盡所能把她的種種美德和優點--美貌、聰明、優雅、財富--投射在蓋爾芒特夫人的角色裡。
不過,女伯爵對這位舉止怪異的作家顯然並不完全欣賞,甚至把他當成是有點煩人的黏人精。普魯斯特曾多次想跟她索取照片,她經過多番禮貌而機智地回絕後,終究沒有輕易答應。她確實邀請了這位小說家參加了女兒的婚禮,因為教堂距離普魯斯特在奧斯曼大街的公寓只有幾條街的距離。不過,經過許多年之後,這位女伯爵曾帶著歡喜的口氣跟人說,自從婚禮那天之後,她再也沒見過普魯斯特了。
普魯斯特於1922年逝世,享年五十一歲。建立他文壇不朽地位的小說《追憶逝水年華》,在1913年和1927年間分成七部陸續出版。
而他百年前不足三秒鐘的身影,也許像《追憶逝水年華》裡馬歇爾魂縈夢繫的瑪德蓮糕點,足以讓所有的普魯斯特迷們咀嚼回味再三。
《追憶似水年華》卷帙浩繁,4000多頁、200多萬字,開「意識流」小說的先河,被視為是開啟新文學形式的發軔之作。(畫面取自edition-originale.com)
參考資料:
Marcel Proust, caught on film (The New Yorker)
Canadian professor discovers what could be only footage of Marcel Proust (The Guardian)
更新時間|2023.09.12 17:1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