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7.04.20 08:34 臺北時間

【看見電影的聲音】《擬音》 由點變成面

王婉柔(左)執導的《擬音》從資深Foley師傅胡定一(右)出發,帶領觀眾了解電影裡的聲音如何產生。
王婉柔(左)執導的《擬音》從資深Foley師傅胡定一(右)出發,帶領觀眾了解電影裡的聲音如何產生。
一般人看電影常會忽略「聲音」的存在和作用,但在王婉柔執導的紀錄片《擬音》裡則圍繞華語電影幕後的聲音工作者,由超過40年資歷的台灣 Foley師傅胡定一出發,帶領觀眾了解電影裡的聲音如何產生。該片足跡遍及兩岸三地,前後花3年才完成,尤其剪接與版權更讓王婉柔傷透腦筋。
《擬音》中訪問香港資深音效工作者曾景祥。(牽猴子提供)
王婉柔曾拍過《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紀錄片《無岸之河》,並於2011年認識胡定一,覺得胡定一從事的Foley工作題材很適合拍成紀錄片,但當時胡定一自認不是大明星,一度婉拒。由於王婉柔堅持,主動開機就拍了,且常常去找胡定一,後來胡定一也被誠意打動。
王婉柔說,她曾擔心資金問題想放棄,也有人勸她不要處理胡定一歷經中影公司轉賣、裁員風波,避免捲入複雜的國民黨黨營事業問題,但王婉柔認為胡定一是單純且值得記錄的對象,在使命感與創作力的驅動下,決定深入以前沒人拍過的「電影裡的聲音」題材。
《擬音》由胡定一延伸出去,逐步擴大到其他的電影幕後聲音工作者。在胡定一剛入行的年代,香港電影與台灣交流密切,台灣曾是香港電影最大的市場,港片全都要配國語,因此影片訪問王景平等台灣配音員、請張艾嘉談配音員為電影帶來的效果,另外也去香港訪問,由一個點發展成一條線。
《擬音》中張艾嘉談配音員為電影帶來的效果。(牽猴子提供)
王婉柔覺得一部紀錄長片應該變成一個面,才能撐起作品。她到香港訪問資深錄音師曾景祥,因香港與中國合拍已成主流,對方談的都是中國電影,把整個華語影壇與外國電影相比,加上拍攝的2014年正是中國電影起飛,前景大好,更堅定王婉柔前往中國看看的決心。
《擬音》中光是剪接與談版權就花了一年多,因有些使用影片的版權很難談或歸屬不清,版權規定又只能使用一分鐘,所以剪接時得從一部片中找出可以和紀錄片呼應與產生意義的一段,如果版權談不攏還得更換另一部片。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