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7.05.21 18:19 臺北時間

獨子較聰明但難相處?神經科學揭開成長環境與大腦發展之祕

獨子成長過程中不虞匱乏,常給人聰明卻不易相處的印象。圖為太陽馬戲團一對父子檔。(東方IC)
獨子成長過程中不虞匱乏,常給人聰明卻不易相處的印象。圖為太陽馬戲團一對父子檔。(東方IC)
一般印象,獨生子都有種孤傲氣質,例如小丸子卡通裡的花輪,就總給人活在另一個檔次世界裡的感覺(大雄因為有多啦A夢,所以不算)。而中國最近做的一項研究,終於證實了這個感覺並非憑空想像。
Quartz網站報導,中國重慶西南大學的心理學教授邱江,最近率領一個團隊,針對250多位18歲年輕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們用標準的測試問卷,先評估受試者的智商、創造力,以及在團體內合群的程度;接著再利用影像掃描技術,了解這些人的大腦結構差異。
測試結果,研究人員發現,獨生子在聰明程度上──也就是IQ──並沒有比較高。但在腦筋的靈活度上(創造力的指標之一),獨子卻獲得了較高分數;相反地,在合群程度方面,獨生子的表現就比其他人差。
一般相信,兄弟姊妹多的家庭,父母被迫分散有限的資源(注意力、金錢),因此每個兒女分得的資源與關愛,便相對較少。另一方面,獨子集萬千寵愛集於一身,常有機會做高層次的發展,但也因此少了與人相處、折衝協調的能力培養。這項研究第一階段的測試結果,似乎頗符合一般人對獨子的觀感。
但心理測驗畢竟是主觀感受,在客觀條件上,獨子與非獨子的大腦,是否真的有構造上的差別呢?
這項研究的第二部分,就是對這250名受試者的大腦進行掃描。掃描的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在掌管靈活性、想像力和計畫能力的緣上迴,以及影響合群與否的內側前額葉皮層,還有情感控管的海馬旁迴等區塊,獨子與非獨子兩組人之間都確實出現了明顯差異。
換句話說,家庭成員的多寡,和我們的成長環境,不只對人的心理和心智能力有影響,更會在生理上改變大腦構造。
對於這樣的結果,邱江教授在發表於《大腦影像與行為》期刊上的報告中,提出了可能解釋。他認為一個人的創造力,除了受家庭結構以及父母觀念的影響,也與親子互動、父母期待高低有關。如果爸媽對於獨子有較高的期許,或是給予獨子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都有可能造成獨生子在創意表現上優於旁人的結果。
不過,有關獨子的研究調查,之前並不乏先例,結論卻不盡相同。例如美國德州奧斯汀大學的教育學教授Toni Falbo就曾統整多份研究資料,發現獨生子的智商通常較高,但在性向測驗上卻與擁有兄弟姊妹的人沒有太大差異。
有學者認為,評鑑創造力的問卷,就像IQ測驗一樣,都不盡準確。而且在現實中,創意的展現,其實很大成分是取決於主動性和執行力,而這些都是評鑑無法測試出來的。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