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8 06:00 臺北時間

天災劇變磨練人格 研究證實:「創傷後成長」使人更成熟圓滿

mm-logo
文化
2017年9月27日,艾瑪颶風過境波多黎各,許多災民都遭到家園一夕夷平的巨大打擊。(東方IC)
2017年9月27日,艾瑪颶風過境波多黎各,許多災民都遭到家園一夕夷平的巨大打擊。(東方IC)
英文裡有句諺語這麼說:「殺不死你的,會讓你更強壯。」
華爾街日報的專欄作家Elizabeth Bernstein家住邁阿密,正好就在9月初襲擊美國佛州的艾瑪颶風暴風路徑上。暴風來臨前,她忙著用木板封住窗戶,採買防災用品,整整48個小時,一顆心因為緊張和恐懼而揪成一團,但她決定不被恐懼打敗,租了一輛大卡車,準備在災後第一時間赴災區採訪。颶風來臨時,她和姊姊的一對兒女躲在衣櫃裡,打開閃光燈模擬夜店,三個人一起唱唱跳跳,用歌聲壓過呼嘯聲,同時持續和外地親友保持聯絡,關切其他也在暴風區內的家人安危。等到風暴過去,雖然房子受到一些損傷,還忍受長達9天沒電可用的日子,但奇妙的是,她覺得自己似乎更強、更有自信,因為她發現她有能力應付生命中的挑戰,這個體悟,讓她在日後處世待人上,更加從容不迫。
Elizabeth的經歷,不是特例。報章雜誌和網路上,隨時可以找到許多大難不死,頓悟人生新方向;或是大病初癒,開創事業第二春的勵志故事。小說家和宗教人士尤愛傳頌這類事蹟,一般人生活周遭,或許也碰過或耳聞這樣的案例,如今科學界更進一步證實了這種現象,還給了它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創傷後成長」。
華爾街日報的醫藥專欄,最近針對「創傷後成長」做了一次簡介。心理學界將這類成長大致分為5個層面,包括「更懂得把握生命」、「更享受人際和親密關係」、「發現新的可能性」、「發掘更多個人潛能」,以及「心靈頓悟」。有些人挺過劇變後,在5個層面都得到了成長,有些人則是只在其中幾個層面發生改變。
創傷帶給人的,不見得都是成長。事實上,多數時候,創傷和災變就真的只是帶來破壞與毀滅。想要從打擊中站起身來,必須能夠符合三個要件:第一,是旁人的支持,如家人好友的協助;第二,是擁有信仰或信念;第三,則是認知調適改變(adaptive cognitive coping),也就是體認不幸的事情已經發生,但不願被擊倒的信念。
心理學家認為,「創傷後成長」比較容易發生在某些類型的人身上,包括對事物保持開放態度的人、個性外向的人,還有女性。因為這些人通常比較願意敞開心房,對外求助。
「你必須主動地進行認知與行為上的改變,才能從不幸的事件中汲取意義,」賓州瑪利伍德大學的心理學教授David Palmiter說。
專家建議,寫下自己的心路歷程、尋求諮詢、找人傾訴心情,重複去做那些讓你熬過來的積極作為,以及回饋幫助過你的人,都是從災變中淬煉自信、汲取能量的好方法。
參考資料:華爾街日報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