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7.11.04 10:02 臺北時間

【全文】獻身動畫45年 波蘭大師葉茲庫夏堅守藝術魂

葉茲庫夏的最新作品《大提琴、小號與風景的賦格曲》以畫面和聲音重現生命中的種種風景。(台中國際動畫影展提供)
葉茲庫夏的最新作品《大提琴、小號與風景的賦格曲》以畫面和聲音重現生命中的種種風景。(台中國際動畫影展提供)
有人說,21世紀是動畫的時代,從電視、電影到網路,甚至跨界裝置藝術,無所不在。全球光是動畫短片影展就逾7,000個,是當今動畫產業發展蓬勃的例證之一。
在國際獲獎頻頻的波蘭國寶級動畫大師葉茲庫夏(Jerzy Kucia),獻身動畫工作45年。他認為,現今動畫片產量雖多,卻「太商業化」。動畫導演若想拍出有藝術價值的作品,一定要逐步建立自己的風格、追求品質,以及思考如何引起觀眾共鳴,才最重要。
《關於他的故事》藉由剪紙等媒材,拼湊出敘述者的阿公多樣的人生面貌和記憶。(台中國際動畫影展提供)
波蘭動畫大師葉茲庫夏(Jerzy Kucia)原本在克拉科夫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和美術設計,1967年畢業後,留在學校擔任助教。一次,他應朋友要求、去朋友的電影工作室幫忙做動畫,不但做出興趣,也改變他的命運。
「我發現動畫比繪畫更有助於我創作,因為我關注的主題是人類的日常生活,動畫在表現景物推移、時間流逝方面,比繪畫更好掌握,令我著迷。」愛上動畫的葉茲庫夏自認不適合教書,有一天跑去找系主任,宣布他不教了。「為什麼?這工作很累嗎?我不接受。那你打算做到什麼時候?」「我明天就不想來。」由於系主任人很好,也很喜歡他,答應放他自由,隔天他就不用去學校了。
葉茲庫夏表示,開始拍片時,他不太會寫劇本,也不知道要拍什麼,劇本送審時也不順利,第3次才被接受,最後以1972年的首部作品《回歸》(Return)嶄露頭角。當時全世界只有5、6個動畫影展,他首次參加法國格勒諾布爾(Grenoble)短片與紀錄片影展,便拿到最大獎,從此站穩腳步,展開長達45年的動畫創作生涯。
拍動畫片不是容易的事,我建議學生要專注、熱情、有耐心。必須時時想著如何與觀眾溝通,引起情感共鳴。
今年高齡75歲的他,受邀擔任台中國際動畫影展評審團主席,這是他第三度來台。他特別提到兩年前來台時,對本地學生的動畫作品印象深刻,「品質很好,出乎預期,我相信是因為學到不錯的技巧。」
本屆台中國際動畫影展學生作品組首獎是來自波蘭的《噢母親!》。 (台中國際動畫影展提供)
技巧可以學習,但風格教不來。他回憶在1980年代重回母校任教,擔任克拉科夫藝術學院動畫電影系教授和主任時, 叮囑學生千萬不要學習或模仿他,而是協助他們找到自己的風格。「教太多,會扼殺學生的創意。拍動畫片不是容易的事,我建議學生要專注、有熱情,而且要很有耐心。必須在乎品質,時時想著如何與觀眾溝通,引起情感共鳴。」
葉茲庫夏的作品頻獲國際獎項,但他卻建議想拍動畫片的人不要一直想得獎。「獎項有時很令人困擾,我拿過很多獎,但當你變成重要人物時,可能變得掉以輕心。」
他坦承,一開始入行時,也不知道想拍劇情片或實驗片,直到第二部短片《電梯》(Elevator)才清楚方向:要拍出能夠傳達人類感受的藝術電影。他所有創作靈感都來自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與記憶,希望藉動畫片呈現這些記憶,引起觀眾共鳴。
台中市長林佳龍(左)頒發獎座給台灣短片《關於他的故事》的導演楊詠亘。(台中國際動畫影展提供)
此次他擔任台中國際動畫影展的評審團主席,最大的挑戰在於必須將眾多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製作規格的入圍影片,一起比較和討論。最後,評審團決定以藝術性和人文價值作為評選主要考量。巧的是,本屆學生作品組短片首獎正是來自波蘭的作品《噢母親!》(Oh Mother!),學生作品組最佳台灣學生作品則為羅荷《用一天的時間回憶我》;另一部台灣作品楊詠亘的《關於他的故事》則同時拿下國際組最佳台灣短片獎和觀眾票選獎。
波蘭動畫的獨特性,來自於20世紀初期的許多波蘭藝術家,包括電影導演、作家和作曲家等,「他們就像波蘭的靈魂」。
波蘭動畫的風格獨樹一幟,在國際各大影展屢獲肯定。薩比格尼瑞比克金斯基(Zbigniew Rybczyński)執導的《探戈》(Tango)曾於1983年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使得動畫有如波蘭的「文化大使」,成為世人認識該國的媒介之一。
《探戈》在擺設極簡的小房間裡呈現波蘭人的生活百態。(翻攝自Data Driven Drawings.com)
葉茲庫夏認為,波蘭動畫的獨特性,來自於20世紀初期的許多波蘭藝術家,包括電影導演、作家和作曲家等,「他們就像波蘭的靈魂」,至今仍影響波蘭藝術創作者。另一特質則來自「波蘭動畫學派(Polish School of Animation)」。
1953年史達林過世後,政治氛圍的改變開啟波蘭動畫導演的實驗精神,許多畫家和海報設計師在動畫這個媒材找到發揮空間,認為更有助於創作表達。他們拍的不再是給兒童看的卡通片,而是以動畫闡釋人類的處境。這批動畫導演以姜雷尼卡(Jan Lenica)和瓦爾里安波羅科奇(Walerian Borowczyk)等為首,他們的作品是時代的產物,亦是波蘭動畫重要的資產。
動畫短片影展多數都太商業了,許多人都挑容易的拍、或拍適合全家觀賞的,難怪有人擔心這麼多影展,會扼殺動畫片的藝術性。
1947年, 第一部由波蘭國營工作室製作的動畫作品《克拉古斯國王的時代》(In the Time of King Krakus)誕生,導演澤農瓦西列夫斯基(Zenon Wasilewski)在木偶的眼睛和嘴唇挖洞、填進黏土,以創造出較細微的臉部表情,創新作法讓這部片成為波蘭動畫經典。今年適逢《克》片問世70周年,波蘭動畫界遂以「波蘭動畫70年」為主題舉行慶祝活動。
葉茲庫夏強調,《克》片是二次大戰後的作品,在此之前,波蘭動畫片就已存在,70周年只是象徵,目的是喚起民眾對波蘭動畫片的關注。
波蘭動畫的風格獨樹一幟,導演薩比格尼瑞比克金斯基,曾以《探戈》(Tango)於1983年拿下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翻攝自Data Driven Drawings.com)
事實上波蘭動畫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更早的年代。1910年,波蘭導演瓦特斯洛史達威茲(Wtadystaw Starewicz)以昆蟲軀殼做成玩偶,逐幀拍成定格木偶動畫《雄鹿甲蟲之戰》(The Battle of the Stag Beetles)。該片在立陶宛製作,「也許因此不被認定是波蘭動畫片。」葉茲庫夏如此解釋。還有一部《調情的椅子》(Flirting Chairs),由菲力克斯庫奇科夫斯基(Feliks Kuczkowski)於1917年執導,是「首部在波蘭境內製作的動畫」,上映至今恰滿100年。
談到當今動畫產業的發展趨勢,葉茲庫夏表示,動畫現在很受歡迎,「有人說21世紀是動畫的世紀。」 目前全球大大小小的動畫短片影展超過7,000個,「看似量很多,但多數都太商業了,藝術動畫片不多。許多人都挑容易的拍、或是拍適合全家觀賞的電影,難怪有人擔心這麼多的影展,會扼殺動畫片的藝術性。」

葉茲庫夏小檔案

  • 生日:1942年1月14日
  • 學經歷:1967年克拉科夫藝術學院畢業,1980年於母校任教。1994~1997年國際動畫協會(ASIFA)副主席,1996年克拉科夫國際動畫電影工作坊創辦人,現為導演、製片和畫家,常至各國動畫學院客座。
  • 得獎紀錄:2013年法國安錫動畫影展終身成就獎、2015年國際動畫協會傑出貢獻獎
  • 重要得獎作品:
    1. 《回歸》獲1973年法國格勒諾布爾短片與紀錄片影展大獎
    2. 《柵欄》獲1978年葡萄牙埃斯皮尼奧動畫影展首獎
    3. 《折射》獲1979年安錫動畫影展特別獎、克拉科夫國際短片影展金龍獎
    4. 《調音》獲2000年渥太華動畫影展競賽、 2002薩格勒布動畫影展特別獎
    5. 《大提琴、小號與風景的賦格曲》獲2014年克拉科夫國際短片影展金龍獎、 2014年廣島動畫影展特別獎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