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8.03.22 07:39 臺北時間

【鏡評】告別核四夢魘

36年來,反核派擔憂的核爆災難沒有發生,擁核派高喊的缺電危機也從未爆發,但是台灣島內的人民卻被核四徹底撕裂。
36年來,反核派擔憂的核爆災難沒有發生,擁核派高喊的缺電危機也從未爆發,但是台灣島內的人民卻被核四徹底撕裂。
台灣電力公司在3月9日完成核四燃料棒的處理案,將1,744束核燃料棒全數運回給美國製造商「異地保管」,再伺機出售。從1982年開始編列預算的核四電廠,終於正式走入歷史,核四爭議紛擾台灣長達36年,成為撕裂2,300萬台灣人民無法癒合的傷口,引爆無數次街頭抗爭,為此撤換過行政院長,動搖總統陳水扁的統治基礎,是政治教科書上,「核爆等級」的公共政策失敗夢魘。
36年來,反核派擔憂的核爆災難沒有發生,擁核派高喊的缺電危機也從未爆發,但是台灣島內的人民卻被核四徹底撕裂,原本應該是客觀、可以專業控制的風險,反覆被政治人物操弄,正反兩方,各擁專家,誓死捍衛。這場以核四為題目的政治鬥爭,耗費無以數計的資源,最終沒有贏家,全是輸家。
特別是在財政方面,不斷擺盪的政府決策,每一次都把人民的血汗錢拿來當冥紙燒掉。這批1,744束核燃料棒,早在20年前核四廠還未動工,台電就忙不迭下單買燃料棒,花費新台幣80億元買來放在儲存場,20年來每年耗費1億元的管理維護費用,現在要運走,得再花7億元的運輸保管費用給美國原廠製造商。
燃料棒只是核四浪費的冰山一角,從36年前編出第一筆核四廠預算起算,到2014年確定封存為止,累計丟進2,839億元的血汗錢,最終換回來一個位在偏遠海邊的博物館。這令人想起二次世界大戰,被原子彈轟炸後的廣島原爆紀念公園的那座燒得只剩焦黑骨架的教堂,台灣的核四災難雖然沒有付出人命,留下的核四廢墟,卻跟廣島教堂一樣,慘不忍睹、陰暗淒涼。
蔡英文上台之後,爭吵近40年的擁核反核運動終於來到尾聲,不論喜歡與否,政府的電力供應計畫總算是明確了,現在剩下核一、二、三廠共6座機組發電,今年12月,核一廠一號機組屆滿40年正式除役,之後核能電廠陸續退場,2025年全數除役。
核四留下的供電缺口,得靠還在未定之天的海上風電、陸上太陽能板、以及製造汙染的火力電廠來彌補。蔡英文與賴清德為了無核的終極目標,命令過去反核健將、現任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在3月14日深澳燃煤電廠擴建案的環評大會中,投下贊成票,同時重啟停機超過600天的核二廠二號機組,蔡英文與賴清德已經賭上自己、以及整個民進黨的前途,沒有退路了。
人類社會發展沒有標準答案,政府的存在,就是解決最困難的問題,而不是把問題拿來操弄,騙取人民選票。長達36年的核四夢魘告訴我們,搖擺,是最大的災難,自豪是華人民主社會典範的台灣,能記取教訓嗎?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