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5.03 06:06 臺北時間

中國壟斷稀土供應代誌大條?專家:稀土其實不稀有

 稀土不像其他金屬會集結成塊,而是散佈在礦土中。(東方IC)
稀土不像其他金屬會集結成塊,而是散佈在礦土中。(東方IC)
4月初的一則新聞,一度讓國際情勢專家挑起眉毛:日本在太平洋中一個小島,南鳥島的附近海域,發現了足以「幾乎無限量」供應全球稀土需求的巨大礦藏。日本的科學家當時興奮宣稱這是個重大發現,因為長期以來稀土市場都是被中國獨占,予取予求。
「我們必須擁有自己的稀土來源,因為中國一直在操弄價格,」早稻田大學教授高谷雄太郎對日本媒體表示。
但中國真的掌控了稀土市場嗎?這片新礦藏,又真的能讓日本在稀土供應鏈異軍突起,與中國相抗衡?多家媒體事後進一步分析,發現內情其實不單純。
首先,必須了解的是,稀土其實並不稀有。根據Asia Times報導,全球稀土總礦藏量,估計在1億噸左右(相較之下,日本發現的海底礦藏估計約有1600萬噸)。而在17種稀土元素當中,「鈰」的蘊藏量是所有化學元素的第25名,幾乎和銅一樣多。既然並不稀少,那為何要取名叫稀土呢?這一點,只能說是誤會一場。
稀土的命名,原意是指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狀態,是和其他物質混雜在一起,很難提煉,因此稱之為「稀土」。根據稀土專家David Abraham在其著作中的描述,稀土的提煉方式,是將挖出來的礦土浸泡在酸液中,溶掉其他的金屬和雜質之後,擷取最後剩餘的稀土元素。聽起來並不麻煩,但問題在於此一過程必須針對礦土中各種不同的雜質,使用不同的酸液,重複進行數百次之多,不止費工,而且還會產生大量化學汙水,甚至是輻射廢料。
而這一點,才是中國能夠吃下全球9成稀土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稀土的生產過程很不環保,對環境可能造成各式各樣的傷害,西方國家不願承擔高昂的處理費用,和民眾抗議的風險,便樂得將稀土的生產通通「外移」到中國。
中國雖然擁有最多的稀土礦藏,約占全球36%,但在上個世紀的60到80年代,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是美國,而非中國。加州的Mountain Pass礦場曾是全球所有稀土產品的來源地,雖然最後破產關閉,但2010年中國企圖拉高稀土價格,限制稀土出口那段期間,Mountain Pass曾獲得大筆資金挹注,所透露出來的訊息,是美國本土礦業有能力因應中國斷貨的假設情境,也就是說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上的霸主位子,其實坐得並不安穩,也缺乏真正操控市場的能力。
而至於日本發現稀土礦藏的消息,到底稱不稱得上是個好消息?曾在稀土期貨市場打滾的交易員Tim Worstall認為:如上所述,稀土的問題不是礦藏不夠,而是提煉成本太高,因此與其拚命在大海裡撈稀土,日本的科學家還不如多花點心思在改良處理技術上,比較實在。
資料來源:The Verge, Asia Times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