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6.25 06:31 臺北時間

【靠吹牛起家的媒體帝國(下)】「22定律」:22歲、年薪22000元、每天工作22小時

Vice與HBO合作的紀錄片,把場景帶到了封閉神秘的北韓。(網路截圖/YouTube)
Vice與HBO合作的紀錄片,把場景帶到了封閉神秘的北韓。(網路截圖/YouTube)
Vice的確很會說故事,2013年Vice和HBO簽訂了製作紀錄片的合約。它的內容確實稱得上異軍突起,也讓Vice觸及了更廣泛的觀眾群。
2015年9月,蕭恩史密斯出席HBO的「Vice特別報導」紐約首映會。(東方IC)
而在此同時,史密斯天花亂墜的本事也更爐火純青。
據說史密斯常帶人來參觀他們的辦公室,他會漫指辦公室向客人介紹各個部門:「這邊是運動部門Vice Sports,那裡是我們的音樂頻道Noisey。」每次指的方向都不一樣。
Vice員工回憶起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到公司訪問的情況,史密斯又開始舌粲蓮花對梅鐸說:「我有Y世代、我有社群、我有線上視頻。這些你都沒有。我有的是未來,你有的是過去。」
梅鐸後來掏出了支票簿,給Vice這個估計價值是十億美元的公司,簽了一張七億美元的大支票。HBO一名主管為此向Vice的創意長莫瑞提(Eddy Moretti)道賀,恭喜他「好人出頭天」。莫瑞提笑了笑,回答他說:「我不大確定我們是好人。」
從此之後,Vice從邊緣、另類的新媒體躋身了主流之列,似乎搖身一變成為眾人眼中的媒體帝國。
一年之後,Vice從矽谷創投公司TCV手中拿到了2.5億美元,從A&E(迪士尼和赫斯特集團共同擁有的影視公司)拿到另一筆2.5億美元。這讓Vice公司價值此時達到了25億。「哇,我們做的事真的值這麼多錢嗎?」這是當時一名Vice編輯的反應。
史密斯很快適應了當媒體大亨的生活。他曾搭著直升機出現在Vice為HBO拍攝影片的劇組面前。根據《彭博新聞》報導,他也曾在Bellagio餐廳一場晚餐花了30萬美元(史密斯事後否認這個數字)。另外,他還以2300萬美元買下位於聖塔莫尼卡,《我家也有大明星》(Entourage)劇中的豪宅。
不過,對Vice的員工來說,大概感覺不到自己工作的公司會比《紐約時報》還有價值。
史密斯曾驕傲地宣稱過去的Vice的員工不需付太多薪水,靠熱血就可以工作。他甚至創造了一個詞,說Vice是“sweatshop of trustafarian”。(trustafarian是“trust fund”加上“rastafarian”的合成字。)大致意思就是說,這裡是不缺錢(家裏早準備好信託基金)、狂熱、非主流年輕人的血汗工廠。
一個主管也曾經開玩笑說這家公司的僱用策略是「22定律」:「雇用22歲的人、年薪22000元、每天工作22小時。」
這時候的Vice已經成功建立「全方位、多平台、垂直整合的全球媒體品牌」的形象。他們與HBO合作的紀錄片大大提升了內容製作的信譽。
在第一季的最後一集節目中,Vice把前NBA明星羅德曼送到了北韓。其內容可能讓嚴謹的傳統新聞工作者皺眉頭,不過Vice證明了他們有製作好電視的能力。一年後,Vice破天荒採訪了「伊斯蘭國」,第一次展現它處理嚴肅新聞的功力。
Vice的紀錄片在巴基斯坦、賴比瑞亞、美國夏洛特維爾充斥戰亂或社會動盪的地區採訪製作,題材與敘事風格更貼近年輕人口味。(網路截圖/New York Magazine)
不過,當 Vice的內容長努力拓展公司的全球策略,史密斯已經開始構想他的退場策略。
在2015年12月,史密斯告訴洛杉磯的員工,在明年球季HBO的節目首映之前,公司就會賣掉。過去幾年來他一直在努力擴充門面,增資了十億美元並各處挖角人才。當時外傳最可能的買家是迪士尼公司。迪士尼確實也多次造訪了Vice在紐約市威廉斯堡的總部。謠傳的價碼是一百億美元。
不過這幾年下來,迪士尼購併的消息始終只聞樓梯響。有人猜迪士尼可能對擁有一家「非傳統工作協議」的公司有所遲疑,也有許多人指出Vice內部的帳目一團亂。除此之外,Vice所宣稱的觀眾規模、以及對年輕世代的吸引力,似乎也不若宣傳那般美好。
Vice使用了一些稍嫌取巧的方式來建立觀眾群,例如在一些高流量網站廣告來為自己網站的流量灌水,但是它的數位觀眾人數還是比不上BuzzFeed或Vox Media這類網站。而它的電視頻道Viceland,分食傳統電視大餅的意圖也不算成功。
史密斯在Viceland開播時曾經宣告:「十二個月之後我們就會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他們會封我們是『把千禧世代帶回電視的人』。」
但電視的收視一開始很糟,雖然持續在成長中。在2018年第一季的黃金時段平均收視戶只有103,000,而且觀眾的平均年齡是42歲。這對Vice這個以觸及年輕族群為價值主張的媒體而言,這是個不小的問題。
而Vice在營運之外,公司的企業文化也受到質疑。去年底MeToo#風潮中,《紐約時報》揭露了Vice公司高層涉嫌對多名女性員工性騷擾,史密斯被迫因應,包括公開道歉、在公司內部成立「多元與包容委員會」,並承諾在2018年在薪資上達成性別上的平等。
不過,這個醜聞也讓外界吃驚地發現,這個標榜引領時代尖端的年輕酷媒體,原來也存在「哥們式」老派企業的問題(《紐約時報》的發現還包括:Vice的人資部門主管,過去是在#MeToo風暴核心人物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旗下的MiraMax工作。)
在2014年,史密斯曾經預測Vice隔年的年度營收就會達到10億美元,並且公司會以34%的獲利率「大撈特撈」。這個預測並沒有實現。去年營收雖然有成長,但是比原本預估的8.05億要少了整整1億美元。
不過話說回來,Vice雖然說是靠吹牛起家,但目前為止牛皮並沒有吹破。沒有投資人因為史密斯賠錢。
一名Vice的前員工,談到他去一些傳統媒體應徵工作的經驗。他說自己很驚訝地發現,這些傳統媒體仍然認定Vice找到了某種吸引年輕觀眾的神奇秘方。這些雇主除了想聽他的個人資料之外,大家最想知道的都是「你們在Vice是怎麼做的?」
參考資料:New York Magazine , New York Times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