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0 12:54 臺北時間

首部華語區塊鏈電影來了 你會想看嗎?

電影《聖人大盜》劇照。
電影《聖人大盜》劇照。
電影,常常是人類闡述對於未來科技想像的一種方式,在人工智慧又變成流行詞之前,已有眾多電影預言人工智慧的好與壞,看了《魔鬼終結者》想到殺人機器,看了《蟻人與黃蜂女》會好奇昆蟲機器人的進展,那麼,現在沒道理不談區塊鏈。
從好萊塢到亞洲,電影行業轉進區塊鏈
當區塊鏈風潮進入亞洲電影圈之前,歐美大概先玩了2~3年,包括開拍以區塊鏈或加密貨幣為核心劇情的電影,支持加密貨幣支付網路觀看,或是用區塊鏈節點傳輸以防止盜版的發行等模式,今年7月才在美國上映的《No Postage Necessary》愛情喜劇片,故事男主角是一名捲入FBI調查失竊比特幣案件的駭客,雖然劇情未獲得太大好評,但該片仍寫下一個紀錄:全球第一部使用區塊鏈(Qtum 量子鏈)技術發行,並可通過加密貨幣支付的電影。其他正在拍攝的區塊鏈相關電影還有《BitCoin》及華語片《聖人大盜》。
《No Postage Necessary》描述男主角是一名捲入FBI調查失竊比特幣的駭客,同時該片是全球第一部使用區塊鏈(Qtum 量子鏈)技術發行,並可通過加密貨幣支付的電影。
為什麼電影行業對區塊鏈感興趣,理由很簡單,跟金融、製造等其他行業一樣,希望解決行業現有的問題或是跳出窠臼,DT君分析,電影行業轉進區塊鏈有三大誘因,先講前面兩個:融資以及發行(distribution),為電影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的兩個重點。
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舉辦的CANNES NEXT,是探討電影行業如何運用科技創新的大會,今年CANNES NEXT會議重點除了虛擬實境(VR)帶來沉浸式體驗之外,就是區塊鏈。坎城電影節市場執行董事Jérôme Paillard表示:「區塊鏈是一種全新、透明、可靠的方式,可以識別和追蹤電影行業整個價值鏈中的交易。我相信它將在未來幾年發揮重要作用,促進電影的融資和發行。」
在互聯網時代,娛樂行業得以比過去更民主化一些,從YouTube到抖音這類的視頻平台,賦予一般人自創內容的舞台,可以紅的比藝術家Andy Warhol所說「未來,每個人都可以成名15分鐘」還要久,但是,電影的製作成本太昂貴,每天都有眾多的劇本被產出,能拿到資金才有開拍、被大眾觀看的可能,募資就成了關鍵一環。
當電影完成後,又需要上映及發行,在實體戲院上映外,還有線上影音平台如愛奇藝、Netflix、Amazon、或是發行DVD等管道,通路商掌握了大權。從募資、前制、後制、內容分發、利潤拆賬,這一長串的電影生命週期流程有太多的不透明,被某些中間人所掌控或壟斷,或是拿走大部分的利潤。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幹掉許多「中間人」的特性,被許多影視從業人員視為是改變遊戲規則的機會,像是身兼編劇、導演多職的Zach Lebeau創立了SingularDTV,算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公司,被譽為是「以太坊上的 Netflix」,還找來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Joseph Lubin 擔任 CTO。
有「以太坊 Netflix」之稱的SingularDTV,讓藝術家可以為自己本人、或是自己的電影或音樂專案發行代幣。
SingularDTV強調通過智慧合約進行專案眾籌、作品版權管理、P2P點播,讓創作人擁有版權及控制權。旗下有兩個核心產品,一是區塊鏈多元智慧合約Tokit,讓藝術家可以為自己本身、或是自己的電影或音樂專案發行代幣,進行募資,同時也能把智慧財產權權益、收益、版權嵌入到可程式設計代幣之中,另一個則是專門服務藝術家的去中心化交易所SingularX。
除歐美市場外,SingularDTV在去年進軍中國及香港,已宣佈兩個中國專案是與青年導演魏書鈞、曾玉婷合作,為各自執導的電影《野馬分鬃》、人物志《黑夜彩虹》進行代幣眾籌。
其他的區塊鏈影業娛樂公司還有MovieCoin,創始人Christopher Woodrow同樣是電影行業老將,他們喊出的口號是「好萊塢 2.0」,則是鎖定在內容製作與融資,以及把每個專案的收入、支出全部透明化,讓投資者、創作者、製片等都清楚掌握資金動向。他們也發行Moviecoin代幣,讓消費者能用來支付電影、娛樂服務。
一直以來,電影行業都希望能與觀眾產生更多的互動,在實體電影院盛行的時代,電影散場觀眾離開,電影製作團隊不容易獲得觀眾的意見回饋,能參考的只有票房數字的好壞,後來Netflix等線上平台出現,強調透過大資料分析每個觀眾的喜好,利用演算法推薦影片,增加了與觀眾的互動性,儘管如此,電影行業依舊與每一位觀眾保持著距離,電影看完了,連線性往往就終止了,多半存留在觀眾的記憶裡,頂多你是迪士尼粉絲、漫威(Marvel)或DC迷,看完電影買個角色公仔回家收藏,或是到電影場景旅遊觀光,怎麼讓電影在結束後仍保有與觀眾的連結性,是電影行業百般思索的問題,區塊鏈有機會做到,所以第三個誘因就是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
讓尋常老百姓有感,讓區塊鏈落地
說一個故事,某天一位知名電影人在某個微信群裡發了條訊息:區塊鏈電影,有沒有興趣?
沖著這位電影大哥的人脈,以及區塊鏈的火熱,讓不少投資人、戲院老闆願意撥空見一位年輕人。那位知名電影人是港星曾志偉,那位年輕人叫徐嘉凱,第一部華語區塊鏈電影《聖人大盜》的導演。
徐嘉凱,一個90後的新生代導演,拍網劇,因為拍出資本主義、既得利益者的「真實」面目而受到年輕世代的喜愛,他也開酒吧,因為網劇拍完了,就把片中酒吧場景留下對外營業,他的理由很簡單:就像看完了迪士尼動畫,可以去迪士尼樂園玩一樣,「參與」創造一種沉浸式娛樂、一種可持續性。
「我本身是信仰區塊鏈的!我們這個時代的價值:多元性、深度參與性,電影也要走到這一點。」徐嘉凱在接受DT君專訪時說的第一句話。
做電影,接觸科技是很平常的事,看到人工智慧可以寫詩、寫恐怖故事,他就研究用AI創作劇本,但因為「AI可以編三幕劇,但寫不出一個身而為人價值的劇本」而暫停。他從絲路(Silk Road)、暗網Darknet的故事,知道了比特幣,並被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精神所深深吸引,「金錢的本質是紀錄工作以及轉移工作的價值,演變至今卻已失衡,一般人努力越多,與資本階級的差距卻越大,我們不知道區塊鏈有沒有可能扭轉這件事,但至少控制鏈上數字資產的權利回到了我們自己身上」他說。
所以,他決定拍部跟區塊鏈有關的電影,談人性、社會階級、自由夢想,也談光明與黑暗。
莊子胠篋篇:「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有人說,《聖人大盜》是一部融合《無間道》和《華爾街》的電影,但除了故事跟區塊鏈有關之外,透過區塊鏈打造一個以電影結合卡牌遊戲、實體結合虛擬的生態圈,才是拍攝《聖人大盜》的SELF團隊真正的目標。
技術團隊成員來自兩岸三地的高手,SELF聯合發起人葛如鈞,台灣新興科技領域的KOL,是台灣第一位被Google和NASA合辦的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錄取的學生,現為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助理教授。
SELF智慧合約開發團隊總監唐飛虎,哈工大畢業的她,是2015年微軟程式設計之美競賽總冠軍,近期則製作並協助發行中國區塊鏈遊戲「以太萌王」、「以太水滸」、「冥幣」等7款智能合約遊戲。
此外,SELF Dapp合作開發者胡耀傑和李婷婷都是香港科技大學的高材生,胡耀傑曾獲香港Microsoft Imagine Cup亞軍及AI Cup季軍、Uber電梯演講冠軍,現任圖靈煉科技公司創始人,也是SELF DApp的重要開發者。李婷婷在幣圈、鏈圈名氣不小,曾在加拿大的ETHWaterloo盛會作為香港區塊鏈代表,現在還是微軟亞太區人工智慧研究員、圖靈煉的區塊鏈總監。
概念新穎加上團隊陣容,吸引了台灣、香港及美國的資金投資,曾志偉不僅投資《聖人大盜》電影也投資SELF公司,另外,台灣電子行業大老、中環集團董事長翁明顯更是主要投資人。
SELF創始人&電影《聖人大盜》導演徐嘉凱(左)、SELF聯合創始人葛如鈞(右)
第一步發行娛樂加密票證
首先,團隊發⾏基於以太坊的ERC 721的非同質化代幣(Non Fungible Token)—SELF「娛樂加密票證」,預計今年底對大眾推出,可以用SELF在實體電影院或網上觀看電影,也能用來在酒吧、餐廳消費,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戲院消費採取「托底」設計,讓SELF的永遠價值不會變成零。
什麼是托底?葛如鈞解釋,加密貨幣如比特幣的漲跌很大,是讓許多人不敢踏入加密貨幣世界的主因,區塊鏈現在面對的挑戰跟機會就是與真實世界的互動,托底機制可以保障不管未來SELF上交易所之後的價格怎麼變化,至少有一個場景是確保價值永遠存在、固定的,也就是100枚SELF可以換一張電影票,可以保障消費者的SELF價值不會化為烏有,目前簽訂的戲院夥伴為投資人中環集團旗下的威秀影城,以及其他台灣和香港地區的主流戲院,像是國賓影城、AMC院線等。另外,透過曾志偉的牽線,也將和中國前五⼤院線集團之⼀達成合作。
《聖人大盜》電影獲得曾志偉投資。
虛實融合的世界:現實人生+卡牌遊戲
比起用SELF支付電影、餐廳消費,他們更希望建立一個沉浸式娛樂生態系統,也就是利用區塊鏈角色卡牌遊戲SELFER GAME,串起現實生活和虛擬人生。
團隊會參與早期眾籌的支持者一個免費的加密卡牌,該卡牌綁定用戶的數位資產錢包,根據消費紀錄累計積分,提升卡牌⾓色的等級。另一方面,對電影公司、創作者、餐飲企業來說,可以依據區塊鏈上的消費記錄給予使用者不同的贈禮,提高與用戶的互動跟黏著度。
好萊塢的賣座電影《一級玩家》被譽為是闡述區塊鏈中心思想的代表作,劇中有一個虛擬實境遊戲世界「綠洲 OASIS」,在OASIS世界全是玩家們的分身,徐嘉凱認為,「其實我們離這樣的世界並不遠」,現代人在Facebook、Instagram上創造的自我形象,並不一定與真實世界一致,而電影是娛樂跟藝術,還有一個重要元素—社交行為,SELF區塊鏈卡牌遊戲可以讓玩家擁有自己的虛擬角份,這個身份會投射到電影當中的角色,而且角色的成長、進化則是依據玩家在現實生活上的行為來執行。
以太坊上基於ERC721規則的Non Fungible Token可以讓每一個代幣是獨一無二,如同最具代表性的謎戀貓(CryptoKitties),每一隻貓都是獨特的,但是並沒有辦法依時間或飼主的行為而有所改變,因此團隊中胡耀傑和李婷婷開發首創的ERC860規格,希望讓虛擬身份可基於不同的行為,產生不同的進化結果。
胡耀傑和李婷婷合作發表一篇論文《Hierarch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Ethereum smart contracts across Testnets》,在今年6月ACM MobiSys 2018國際會議中討探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工作坊CryBlock 2018上獲得最佳論⽂獎。
他們提出一個二層級的架構,由兩種類型的智能合約組成:託管人(custodian)和用戶端(client)。託管人合約可以部署on demand的用戶端合同,取用其資料,並調用其方法來執行特定更新。此外,他們也開發了一個框架,允許用戶端合約可以跟所有的或部分的群體共用共同變數。
玩家依據不同的⾏為價值,獲得不同的SELF SCORE,如同角色扮演(RPG)遊戲裡的⾓色屬性加上經驗值的整體函數。
舉例來說,有一個玩家在SELF Chain上的紀錄是看了很多部電影,他的虛擬角色可能會變成一個創業家,而另一個常去酒吧消費的玩家,他的虛擬角色就可能演變成一個投資者,每一個角色都能獲得不同的權利,像是創業家就可以發佈DApp任務等,或是投資者可以使用實體餐廳或酒吧的專屬VIP包廂。
「這個沉浸式娛樂生態圈可以發展一個虛擬城鎮、虛擬世界」徐嘉凱描述,「這個世界不是要覆蓋全部的現實世界,只是用我們的東西會更好玩。」
推出《聖人大盜》電影跟實體世界連接的SELFER GAME區塊鏈卡牌遊戲。
非得區塊鏈不可嗎?
多數人可能會想:這種模式就像是現有的飛行里程累計、或是集點紅利模式,有必要用區塊鏈來做嗎?答案是有這必要,因為要串連不同領域業者的IT系統難度非常高。
使用者的消費記錄往往是掌握在支付業者手上,像是支付寶、微信支付、Apple Pay、LINE Pay或信用卡業者,實體戲院或餐飲商家想要取得資料,首先,必須與這些巨頭談合作,「但打通關是很難實現的」,而且就算假設這些巨頭都願意合作,各業者後端IT系統的串接更是無比複雜。
不過,在區塊鏈的場域中,消費紀錄、點數計算、獎勵計算都可以靠智慧合約自動化執行,「任何一個人、商家都可以來對接,而不會被生態系排除在外」。另外,區塊鏈可以紀錄行為的本質,對生態圈參與者的行為給予獎勵,想建立一個生態圈更重要的是信任感,區塊鏈的一個精神就在於共識信任機制,不會被單一公司獨攬大權。
泰國最大的連鎖影城Major Cineplex不久前宣佈開始接受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購買電影門票和爆米花等商品,這代表著不僅是電影創作者、藝術家對區塊鏈有興趣,一直遭串流媒體平台搶生意的傳統劇院也在擁抱這項新的技術。
團隊來自兩岸三地的SELF,希望以區塊鏈解決電影票房不透明、分帳不均的問題,並讓電影的支持者、觀眾可以成為參與者,與創作者以及延伸的泛娛樂商家共組一個現實和虛擬連動的沉浸式娛樂生態圈,目標很宏大,能否成功拭目以待。
本文係由DeepTech深科技授權刊登。原文連結:首部华语区块链电影来了,你会想看吗?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