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9.07 06:39 臺北時間

超級多語通的世界(四):與眾不同的腦

透過fMRI的科技,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多語天才們腦中的世界。(東方IC)
透過fMRI的科技,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多語天才們腦中的世界。(東方IC)
語言主要目的在於人際的連結溝通。不過有趣的是,嚴格說來有些超級多語通並不是溝通高手,他們有些性格內向,甚至傾向自閉,專注於捕捉訊號的遊戲。從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超級多語通處理訊息的模式確實有異於常人之處。
擁有英語博士學位的美國作家艾拉德(Michael Erard)曾經花了六年的時間考察文獻,追蹤訪問了他所知的超級多語通,並在2012年出版了他的研究成果《別了!巴別塔》(Babel No More)。
他詢問了受訪對象是否有特殊的語言學習方法,結果似乎並無定論。這些語言達人有的答案模糊籠統,說自己可能是「比較不擔心犯錯」或者「靠自己多聽多讀」,有些人則提供詳細的答案,說自己學新語言時如何「畫出心智圖」,建構腦中的「記憶錨定」。
當《紐約客》的作家舒曼問到超級多語通辛考特這個問題時,他說自己並沒有特別厲害的記憶力,對平常事務的記憶力表現普通。不過他提到了自己曾經接受紐約城市大學神經語言學家的測試,結果發現,他對於「記憶一連串無意義的字詞」分數表現特別好。
菲多倫科(Evelina Fedorenko)是美國麻州綜合醫院的認知神經科學家。過去十二年來,她透過功能性磁性造影術(fMRI)觀察超級多語通的腦部活動。她發現,受實驗者在測試時,使用的是他們的母語時,他們對應語言的皮質活動較少;意思是較不費力。當測試的語言變得越困難,它就會釋出更多的神經活動,當語言難度越來越高最後成了如囈語般不可解的字句時,活動又下降,代表腦部這時已經「放棄」對訊息無用的徒勞。
超級多語通在進行測試時,對於不熟悉的語言通樣會出現神經活動升高的情況。不過,他們「用力」思考的程度卻比一般人來得輕鬆。因此他們的語言優勢或許是來自於腦的效率而非能力。不論面對多困難的語言,他們都比平常人使用較小區域的腦來處理語言,也就是用到較少的組織和消耗較少的能量。
菲多倫科的另一個有趣的發現是,多語通在面對不熟悉語言時,腦部除了語言皮質活動增加之外,與語言皮質在不同區域的另一個神經網絡「執行功能系統」(executive-function system)也會起反應。她說:「人們說,學習語言會讓人變聰明,遺憾的是,我們找不到其中的證據。不過,當我們『一般人』碰到不熟悉的語言時,他們的執行功能系統並不會有太多反應,但是多語通的人們則會起反應,這或許表示他們的大腦正努力嘗試想要捕捉到語言的訊號。」或許這就是他們語言天才的秘密。
參考資料:The New Yorker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