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8.12.20 18:38 臺北時間

【台灣大神佛之二】兩岸互贈神像象徵「一家親」 媽祖搖身變和平女神

左營洲仔清水宮屋頂上的清水祖師像,是中國師傅做的石材神像。
左營洲仔清水宮屋頂上的清水祖師像,是中國師傅做的石材神像。
在台灣,蓋大神救觀光的風潮已過,但經過文化大革命砸廟毀經的中國,近幾年卻興起蓋大關公和老子園區的風潮。原來中國蓋的大神像,多是期待觀光帶來的經濟效益,由地方省分出資興蓋。此外,宗教也是弭平兩岸差異最好的橄欖枝。以贈送台灣廟宇大神像,表達兩岸一家親的政治立場。

媽祖是中國的救國偉人?

1996年,中國湄洲島先與北港朝天宮,互贈同源同工的14公尺高石雕媽祖像,象徵兩岸的關聯;之後又贈送金門一尊巨型媽祖石雕。這些大型石雕媽祖的設立,不是要讓信徒膜拜,而是要讓觀光客「看」見兩岸的情誼。以觀光旅遊之名,沖淡神廟的迷信色彩,再將媽祖詮釋為促進兩岸和平的女神,才是無神論的中國所能接受的。
近年來,大多廟宇以神明「尋根、尋源」為由,和中國以宗教交流名義往來。圖為2009年5月15日,中國國務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兩岸經濟區後,到福建湄洲進香的的台灣媽祖信眾進香團。(東方IC)

台商外移中國做佛像 兩岸神佛開始交流

1997年兩岸開放後,中國製的大神像登陸台灣,越來越多台灣本土風格的神像美學,逐漸被中國的神像樣式取代。姚瑞中分析,台灣師傅蓋的大神像大多圓潤、可愛又五彩繽紛,但中國的雕刻師傅因受蘇聯寫實美學的訓練,得符合共產世界所強調農工人階級的力量,風格多是素雅的顏色、陽剛跟有稜有角的線條。
許多台灣佛像工廠,紛紛因中國工資低廉,移至福建或蒲田設廠。製作電影《大佛普拉斯》裡那尊大佛的吳進生,2000年時把工廠搬到福建,「我晚了10幾年去,當年在大陸做佛像,含報關一條龍的價格是我在台灣報價的三分之一。」雖然他仍從台灣佛寺接單,但塑造、鑄銅皆在中國完成。他得意的說,「我在大陸教過的學生,現在都是開奔馳寶馬的千萬富翁呢!」
馬祖南竿的石雕媽祖像。藝術家姚瑞中分析,中國與台灣的佛像雕塑風格迥異,中國雕刻師傅多受蘇聯寫實美學的訓練,雕刻佛像較素雅、陽剛,呈現共產世界農工人的力量。

早期在台灣 佛像不能做太像

吳進生是國立藝專雕塑科第二屆畢業的學生,也是台灣早期做大型佛像的第一批師傅。問他為什麼開始做大佛像呢?吳進生嘴角上揚,「也不是我們刻意,是台灣經濟好,佛寺跟佛像才會越蓋越大間。」當年到大陸設廠,除了成本考量,也是因為他的風格不為台灣老一輩的住持接受。受西方美術寫實訓練的他,做出來的佛像總被批評「比例太勻稱」,他委屈地說:「台灣老一代的,都喜歡把佛像做得像帝王肥肥的,可是佛陀是要托缽的欸,你看南洋的佛像都是瘦瘦的。」
吳進生鼓勵年輕人創作,大方借出工廠和佛像讓導演黃信堯拍電影。電影殺青後索性也就留著「葛洛伯」鐵門,並把佛像搬到鐵門外讓民眾拍照。至於《大佛普拉斯》裡發生許多故事的貨櫃屋呢?原來是颱風吹垮,也就成了電影的最後一幕。

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

跟電影《大佛普拉斯》裡,信徒挑佛像師傅的毛病情節相像,吳進生說他其實不滿意《大佛普拉斯》裡的那尊佛像臉孔。「但是是符合他們(客戶)要求啦。一尊佛像拜10幾年了,結果信徒要求更改,要做得更像師父一點。」我以為是信徒一方己見,便問:「那師父也在場嗎?」「有來阿,他就默許嘛。最近不是有個故事嗎?在講宇宙大覺者... ...」他搖搖頭,「台灣很多都是皈依人,不是皈依法阿。」

大神佛像 跟蔣介石有關

創業初期,吳進生接不到台灣寺廟的案子,曾潦倒到只剩500元。他突然語帶神秘地說:「可是除了我,其他人藝專畢業後,都會先賺到一筆大錢。」原來正好遇上蔣介石逝世,他的同學大多跑去做蔣公銅像。「但我曾跟他們開玩笑說,你們的銅像總有一天會被拆掉,但我做的佛像,會世世代代被保留下來。」這個玩笑話,後來都在慈湖公園應驗了。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台灣的大神像,在解嚴後才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宗教學者林茂賢說:「解嚴前大概只有蔣公跟孫中山能設立偶像,連神都不可以比他們偉大。」政治解嚴後,強人威權不再被信任,專作偉人銅像的雕塑工廠,還好遇到各廟興建大佛像的需求,才不至於面臨倒閉。台灣目前最大間的佛像製作工廠聖光實業,就是做人像雕塑起家的。從人像做到神像,聖光製作過高雄佛光山大佛和東京大佛,2012年落成的新竹峨嵋湖畔彌勒像,高達24層樓,用掉600噸青銅、1500公噸鋼材,造價7.2億元,也是他們的作品。
淡水山坡地上的緣道觀音廟,正在興建2020將竣工的黃銅精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聖淨土」,官網上寫著「完工後將成為北台灣新地標,更將締造金氏世界紀錄。」網路上一度出現信徒可助建的項目金額:從每單位一萬元的鋼筋水泥建材「「金剛吉祥寶塔法會」,到高單價的一千萬元「法界根本定印」方案都有。

為什麼台灣的大神佛 頭總特別大

除有聖光這樣的神佛像專賣工廠,1960年代開始在台灣做大神像的,還有由傳統師徒制訓練出來的佛像師傅。71歲的林增桶,15歲就開始當泥塑佛像的學徒,學的不是西方黃金比例那一套,而是觀摩真人抓比例,「東方人是7頭身、西方人是8頭身;彌勒佛做七個半頭身看起來比較粗壯,但大陸會把佛像拉到8頭身,比較魁武的樣子。」
3年的師徒制完訓後,他先從佛龕上的小型佛像做起,隨廟宇需求,34歲接到第一份大型神像工作,正是苗栗竹南的42公尺高的大媽祖。網友說這尊媽祖的頭特別大,非常貼近「台灣美學」,遠遠就能看到招財的豐潤耳垂和鵝蛋臉。大媽祖近14層樓高,得有鋼筋水泥結構,必須與工班合作。林增桶聲名遠播後,4年內連續做了3尊大神像,最盛期還開公司承接工程,其中最大尊的是嘉義52公尺高的鄭成功像。
林增桶是國家薪傳文藝獎得主,他說傳統師徒制學習製作佛像,重視的是神明的由來典故,他經常需要自己讀書、進修,並從觀摩師傅的過程中,抓擬人頭身比例。

人的煩惱 也投射到神身上

問他台灣廟方如何決定大神像的風格?他說大神像多是特色地標,鮮艷華麗的衣裝幾乎必備,其他就由佛像師傅自由發揮。廟方偶爾挑剔的,是「擔心媽祖在屋頂上風吹雨淋,還可能有鳥大便,不然給她戴頂帽子比較好,」或者希望千里眼順風耳不要太凶煞,讓他們穿包住小腿、較文雅的服飾,神的衣裝要跟著時代進步。去年林增桶受五穀宮邀請,替他20年前做的神農大帝像重新粉刷,廟方也拜託他替神明加點眼角上揚的眼線,讓神農大帝看起來更炯炯有神。神像樣貌充滿著人間的投射。
大型神像或佛像每10-20年就需重新上色,以免油漆剝落造成危險。圖為林增桶回到20年前他製作的五穀神農大帝,依廟方與時俱進的需求,替神明增加上揚的眼線。(林增桶提供)
林增桶跟吳進生的工作室,現在仍擺著許多待出貨的佛像,但最高頂多也是3、4公尺,問他們最近還有沒有大型神像的工程,兩人都說流行大佛的時代已經過去。因為佛像的尺寸,也反映出經濟的實力,如今經濟差很多,神像越做越小,越做越少。尤其生意最低迷的2008年金融海嘯,一個師傅說:「那時不只沒人打來詢價,電話連響都不響。」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