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9.06.09 13:41 臺北時間

經紀人強取豪奪好像《紙牌屋》 編劇集體反擊揭娛樂黑暗面

本文作者左敏琳(右)與身兼編劇、監製的喜劇明星蒂娜費合影。(左敏琳提供)
本文作者左敏琳(右)與身兼編劇、監製的喜劇明星蒂娜費合影。(左敏琳提供)
每個行業都有不為人知的陋習,好萊塢的娛樂強光更遮掩不少黑暗面。了解內情的人,常常會搖頭大嘆「電影反映人生」「現實比戲劇還驚人」。過去這種爭名奪利的遊戲,常常被好萊塢編劇織繪入戲,發發牢騷自我調侃,終究還是向體制低頭。畢竟僧多粥少,加上好萊塢交易花招多元又不透明,除非有老手帶路,吃虧難免。
然而這次全美編劇工會東西兩岸在內部投票,取得9成5高票支持和經紀人對抗,就我看來有兩大主因:一是影視黃金時代來臨,內容需求量大,降低事業顧慮和恐懼;二是社媒發達,訊息透明,編劇對經紀人依賴降低。
不過最主要的還是美國經紀公司跨國化、企業化,為了謀利不斷擴展版圖的花招千奇百變,最終罔顧職業道德的囂張行為,都讓編劇們決定在安定中求正義,集體宣戰!
這起好萊塢戰火燒開經紀公司交易暗坎,幾乎是搶錢奪利《紙牌屋》劇情再現。經紀公司欺瞞客戶玩兩手,代理勞資兩方收取佣金,還強取分紅的貪婪作為一一曝光,深化好萊塢「紙醉金迷」的醜惡。
其中,經紀人利用仲介優勢,逼迫製片方接收「打包」不成,態度強硬到不顧客戶利益,以擱置劇本為籌碼,讓編劇蒙在鼓裡、生計受損。
難怪編劇們前所未見的大團結,包括《侏羅紀公園》《印第安那瓊斯:水晶骷髏王國》的編劇大衛科普(David Koepp )、《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導演兼編劇貝瑞傑金斯(Barry Jenkins)、還有《阿甘正傳》編劇艾瑞克羅斯(Eric Roth)都連署支持抗爭。
從法庭記者變電視劇《火線重案組》(The Wire)編劇總監的大衛賽門( David Simon) ,還在個人網站揭露被CAA經紀人欺瞞的經歷,直指經紀公司的行為形同黑幫勒索,應接受法律制裁。
到底經紀公司的作為是否涉及不法?這場高調抗爭會怎麼收場?雖然現在雙方動員律師大打攻防戰,然而一般估計恐怕最後還是「利」之所趨,經紀公司得花錢消災,和編劇分紅。
只不過應付完編劇工會後,還有其他工會等後續效應。至於如何改寫遊戲規則、重整體制,要看雙方劇本怎麼寫,且經紀人的角色勢必要受到密切檢視,難保不會有更多規範!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