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9.07.25 07:58 臺北時間

【鏡評】經濟景氣真的不錯

台灣經濟成長率從2009年第三季開始擴張,這幾年平均薪資增長,就業顯著回升,通貨膨脹溫和。
台灣經濟成長率從2009年第三季開始擴張,這幾年平均薪資增長,就業顯著回升,通貨膨脹溫和。
不管您信不信,我們正在享受有史以來最長的「經濟擴張」榮景,美國景氣從10年前的金融海嘯谷底慢慢回升,到了2019年的7月,已經創下史上最長的經濟擴張期,從2009年6月至今,持續的經濟擴張進入第121個月,從今之後,天天都在創下經濟繁榮的歷史新紀錄。
發布這個報告的是在經濟學界具有一言九鼎地位的全國經濟研究局(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EBR),這個非營利智庫從1920年設立,即將慶祝百歲生日,主持大局的累計有29位諾貝爾獎得主、13位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另外超過1,400位經濟學教授參與各方面的研究。NEBR對於經濟循環的持續追蹤,統計模型已經追溯到1854年。
台灣人對於1990年代的繁榮印象深刻,那次景氣擴張從1991年3月持續到2001年3月才結束,整整長達10年,主要動力是來自於電腦科技與網際網路的創新,當時台灣不只跟上潮流,更是科技製造創新的主引擎,許多3、4年級生都在那段期間發了大財,頂尖的則像郭台銘那樣成了世界級的巨富。
這波在2009年之後的繁榮期,主要動能來自於社群網路的創新經濟,台灣因為沒有抓到主流,總是擔心被邊緣化。但是,經濟與貨幣效應是全球化的,美國是占有全球四分之一產值的龍頭經濟體,長期持續擴張,台灣當然也就跟著水漲船高,我們的經濟成長率同步從2009年第三季開始擴張,中間僅有2015年出現一次負值,這幾年平均薪資增長,就業顯著回升,通貨膨脹溫和,經濟擴張的模式與美國頗為一致。
既然我們正在享受史上最長的經濟榮景,為什麼大家還是惶惶不可終日呢?一個關鍵就是「驚驚漲」的特性。二戰後的1949到53年,短短45個月內經濟增長29.3%,90年代那次循環,GDP累計增長42.6%,這次卻花了121個月才增長25%,時間長、幅度小,走的是老人步,這當然是金融海嘯的後遺症,恐怕也跟戰後嬰兒潮的人口結構老化有關。
另一個特性,是增長點轉移到網路、服務業、以及無形資產,加上各國政府對金融業的嚴格管制,除了股票價格之外,所有實體資產增長幅度都有限。這就創造了長期、穩健的增長,極低的通貨膨脹、以及薪資升幅溫和的充分就業,這是經濟學教科書中,近乎完美的增長模型。
或許我們可以不必再杞人憂天,老是拿崩盤、大蕭條來嚇自己,而是歡喜面對「緩增長」的經濟榮景,體認到增長的亮點在非實體、網路的部門,因為利率長期走低,導致企業利潤變薄也是必然,只要中國不出大事,這波史上最長的經濟榮景,還有後勢可期。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