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0.04.16 05:58 臺北時間

台灣做電影配樂太苦 金馬得主:歹路不可行

若配樂製作預算不足,盧律銘會嘗試向政府申請補助,如《返校》電影原聲帶即獲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局補助。(盧律銘提供)
若配樂製作預算不足,盧律銘會嘗試向政府申請補助,如《返校》電影原聲帶即獲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局補助。(盧律銘提供)
電影配樂被形容為台灣樂壇最冷門、成本最難回收的工作。盧律銘坦言,因預算問題電影配樂製作多在定剪之後才開始創作,且預算在台灣電影製作費中僅占九牛一毛。
電影配樂製作過程繁雜瑣碎,創作者初步發想後,必須先和導演確認風格再投入創作,有時甚至哪邊該下音樂?雙方都可能有不同的意見,之後便是不斷的嘗試與溝通,等到創作完成,再進入編曲、製譜、錄音、混音等流程。
盧律銘認為電影配樂最理想的創作狀態是讓創作者在看到劇本時,即能開始發想創作,等到影像定剪之後,再進入更細部的發展,但礙於預算問題,台灣的電影配樂的製作多是在定剪之後才動工,創作期也被壓縮。
盧律銘(左)與雷光夏(右)去年以《返校》主題曲〈光明之日〉,共獲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因盧律銘製作配樂時堅持使用真實樂器錄音,配樂人事成本高昂,從樂手到混音師,往往動輒超過10人、20人,當劇組無法提供相對的預算,他第一步會先縮減編制,若成本仍無法負荷,求好心切的他甚至不惜自掏腰包貼補製作費,再來則是嘗試申請文化部的影視作品原聲帶類補助。
以《返校》主題曲〈光明之日〉奪下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後,盧律銘除了壓力之外更多了份責任和使命感,期盼未來配樂製作在電影成本分配比例上,能逐漸佔有一席之地,從業環境更健全。
雖然笑稱電影配樂工作是「歹路不可行」,但盧律銘認為,配樂工作有趣之處,在於擁有無限可能。「一個畫面可以搭配任何音樂、曲風,找出哪一種對故事而言是最對的?正是配樂的魅力。」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