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21.01.09 05:58 臺北時間

【羅景壬專訪2】花2小時說服客戶 他拍出台灣首支涉及人權、同志的廣告

2014年,羅景壬替伊莎貝爾拍攝的喜餅廣告,被認為是台灣第一支涉及人權、同志議題和階級的商業廣告。(翻攝YouTube)
2014年,羅景壬替伊莎貝爾拍攝的喜餅廣告,被認為是台灣第一支涉及人權、同志議題和階級的商業廣告。(翻攝YouTube)
拍廣告常被認為是電影導演維繫生存、實現夢想前的選擇,曾獲金馬獎肯定的鍾孟宏、蕭雅全等人,也都以風格強烈的廣告嶄露頭角,進而投身電影創作,成為成功的電影導演。多年來,羅景壬雖被譽為「鬼才廣告導演」,卻仍不斷被追問:「到底什麼時候要拍電影?」他的朋友們也提醒我,不要漏問這一題。
對此,羅景壬哀嚎道:「喔!我不要回答!我不知道欸…目前沒有計畫,也不想想它,到時候再說。」驚慌幾秒後,他收斂表情說:「我45歲才恍然大悟,我真的把生命當中最精華的20年擲給了廣告…你隱隱然有另外一個夢想,但顯然已把最珍貴,至少最有體力的時間,花在另一件事上了。但最終人們如果提起我,我就是一個廣告導演。我投入了廣告,不管誤入歧途還是如魚得水,都是我真實的人生。」
羅景壬的創作靈感來自生活細節,他常觀察捷運上的乘客、自助餐店裡的客人。採訪這天,他一直很驚嘆那天的天空。

另類文本 真實說故事

羅景壬終究不是「被動地拍攝廣告」,而是將其視為專業手藝。他另類的廣告文本,改變了台灣20年廣告片的走向和型態,不同於前期強調視覺美學的「意識形態廣告」,他用更平易近人的素人演員,說更真實的故事。
電影仍是他所愛,他的廣告也拍出了沒人想像過的「電影感」。2000年初,羅景壬在飲料廣告裡玩爆破、大搞戰爭場景,當時台灣電影缺席的「大場面」,轟轟烈烈出現在電視螢幕上。2013年,羅景壬拍攝金士頓廣告《記憶月台》,為了還原英國倫敦地鐵、重現一句「Mind the gap」,他們找來52名師傅耗時84小時搭景,用了104公升油漆、9190片磚瓦及2千支木條;更特地從國外調來英國腔的外籍資深演員。那是堪比電影的高規格製作。
羅景壬對光線、配樂、場面調度也都有自己的哲學。比起量身訂做的廣告歌,他更喜歡在素材庫裡撈配樂,二、三流樂手為人忽視的創作裡,「可能蘊含著他怕追不到對方,或是正在失去對方,或正在猶豫,意外的情感,如何對原來的伴侶交代?有情歌真實的情感。」他也著迷底片拍攝,認為感光度太好的數位攝影,光源投入少、更接近日常,反而讓演員忘記身處表演中的專注與儀式感。
在片場,羅景壬(左2)有時會讓演員現場即興,他認為這會產生某種「極其真實」的東西。
「我現在談的東西比較接近電影,有點不好意思。」羅景壬忍不住解釋:「廣告不斷被要求通俗化、濫情、灑狗血,但是裡面其實有很多我們對電影的看法和美感。我念藝術,我看到廣告可以投注多大成本在看來不重要的細節上,執行得非常精緻。」

深化商業 觸重大議題

廣告的資本優勢及策略,使其更廣泛地在人們眼前出現。羅景壬的廣告生涯,是一場奪取注意力的戰爭。2014年,他拍攝伊莎貝爾廣告《我們結婚吧他他篇》,鏡頭悠緩道出一對相伴30年男同志伴侶的日常生活。台灣出現第一支涉及人權、同志議題和階級的商業廣告,當時「在愛之前,人人平等」仍是前衛口號。此前,台灣社會因為核四議題鬧得沸沸揚揚時,他也不甘沉默,在IKEA廣告中說出:「媽媽不要核電廠」。
有時更是詮釋審美的角力。如今他找短髮女生當女主角,還是會被客戶嫌「不夠正」,他想選用演技好的演員,也常被打槍,「但我會花更多時間說服這件事情,如果客戶還是堅持,我可能還是請她來定妝,再做一次試鏡,再一次說服。」羅景壬補充:「但我不會強迫他們買單,只是可以努力。」話雖如此,他也曾寫近千字的陳情書,或花2小時在會議桌上遊說客戶。
羅景壬曾替民進黨拍攝多支競選廣告,2020年也執導了蔡英文總統大選的競選廣告。(翻攝YouTube)
「老實說,他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與羅景壬合作近20年的大演製作總經理黃瓊儀說:「廣告影片的目的就是幫商品推廣,他是第一個把自己關於台灣社會的觀察想法,所有音樂、美學、文學累積觀點都融入裡面的導演。」她斟酌措辭說:「但這些東西在商業機制裡面不好講。」另一名廣告導演則直言,羅景壬的才華與創意,讓不少廣告主即使了解他的政治立場,也都「願意無視」,「他的客戶也不知道他會放什麼進去,在找他的時候,其實大家都很害怕。」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