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1.02.09 07:05 臺北時間

年前大掃除斷捨離考驗理性 「2大行為偏誤」成囤積症

過年大掃除,通常會因為「稟賦效應」「損失規避」行為偏誤,遲遲無法丟掉沒價值的東西。(翻攝自shutterstock)
過年大掃除,通常會因為「稟賦效應」「損失規避」行為偏誤,遲遲無法丟掉沒價值的東西。(翻攝自shutterstock)
過年將至,不少人在過年前夕大掃除,清除該丟的垃圾,不過多少人可以「斷捨離」多年累積的物品?經濟學者就提出2點教大家如何斷捨離,提醒大家趁年終打掃除複習「稟賦效應」「損失規避」2行為偏誤,避免「沉沒成本」的謬誤。
據《ETtoday》報導,科普經濟學作家、資深產業分析師鍾文榮指出,清理與不清理的選擇,其實是考驗一個人的理性,且在行為經濟學上有答案。 鍾文榮表示「囤積」是一種行為偏誤,並拿自己為例,年終大掃除衣櫥裡滿滿的衣服,總有幾件衣服是十年未曾再穿過的,可能不是身材走樣、風格不對、舊了等關係,而是一些因素加起來,變得不太理性,而產生「稟賦效應影響」「損失規避」2項行為偏誤。
行為經濟學上指的「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直指當一個人擁有某項物品時,他對該物品價值評估要大於未擁有前,換句話說就是曾經擁有比未擁有還來得更有價值,拿衣服回收來說,幾件當年流行打折褲子十幾年未穿,身材走鐘穿不下,卻一直掛在衣櫥裡,主要是因為不想損失,不捨因素可能都是因為用錢買而捨不得。
另外,行為經濟學提及的「損失規避」(Loss Aversion),指的是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換句話說,就是擁有一件東西時,獲得的價值感會低於失去的價值感,照理快樂與失去的價值應該是等值的,但偏偏失去會反倒覺得更痛。
對此,鍾文榮舊表示大家應該趁年終打掃除複習「稟賦效應」「損失規避」2行為偏誤,避免「沉沒成本」的謬誤,表示那些早該回收的衣服,當前就是「沉沒成本」沒有價值,也無法影響未來,應早早斷捨離。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