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21.05.29 05:58 臺北時間

限電恐懼不斷 只要做好一件事台電其實免停電

5月台灣經歷2次大停電,雖然原因不同,卻重挫民進黨政府聲量,也打擊民眾對政府能源轉型不缺電保證的信心。(中央社)
5月台灣經歷2次大停電,雖然原因不同,卻重挫民進黨政府聲量,也打擊民眾對政府能源轉型不缺電保證的信心。(中央社)
5月17日,台電的電力調度台上,6名調度員正為了眼前的狀況擔憂。中午12點54分,高雄興達電廠一號機因鍋爐燃燒管理系統故障,但天氣炎熱,又是許多雙北市民居家上班第一天,用電負載爆增至歷年5月新高,為了度過中午的用電尖峰,調度台先啟用大觀及明潭2部水力抽蓄機組應急,其餘可用的火力機組,也全數滿載發電。
入夜後,用電量高居不下,另一邊太陽光電發電歸零,電廠故障雖已排除,但燃煤機組重返系統需4至6小時,水力發電在乾旱下為保存用水、已無法再多發電。電力需求、供應眼看即將失去平衡,為了維持系統穩定、讓多數用戶和電廠正常運作,當晚8點,調度員強制降低負載,56萬戶瞬間燈滅,台電又發出細胞簡訊、啟動緊急分區輪流供電,50分鐘後,66萬C、D組用戶被迫再次進入一片黑暗。
517當晚的記者會上,台電發言人張廷抒說明,當日高溫導致負載超過預期,加上大修機組多、水力機組發電受限,才會導致限電。與上一回停電相比,儘管517的停電「只」持續50分鐘,影響用戶數也不及513的415萬戶,但5天內二度停電,引起不小民怨。而後一週,台電火力機組大修未歸,又遇上大潭、中火機組故障,供電燈號頻繁亮起黃燈(意指供電吃緊),缺電儼然已成為繼疫情、缺水後,另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
如計入正在歲修的機組,台電的備用容量仍有相當餘裕,並不缺電;然而517當天高溫、缺水、機組故障同時發生,供給受限,竟直接將台電逼入限電困境,也突顯台電在緊急應變和用電管理上的不足。
「台電在5月17日當晚發布的緊急停電通知中,缺乏如國外電力公司在緊急狀態下,籲請民眾協助節電,緩和供電緊張的訴求。此外,若有好的誘因機制,讓電力公司尋求大用戶啟動備用電源、及汽電共生廠協助支援供電,相信全體民眾及廠商會樂於伸出援手,協助解決短暫問題。」中山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盧展南,在接受新興科技媒體中心訪談時這麼說。
「如果執行率(指用戶實際停止用電量)夠高,517那天有可能就過得了關(指不用限電)。」台電調度處長吳進忠坦言,當日計畫型的需量反應約有39.2萬瓩,而屬於緊急型的需量競價部分,用戶申請量雖達131萬瓩,但由於部分方案下用戶投標後不履約(即不減少用電)、也不會有罰責,實際抑低量可能僅有申請量的3到5成。加總後,當天所有需量反應的實際有效抑低負載,可能只有7、80萬瓩。「影響需量反應的因素很多,」吳進忠補充,廠商今年訂單多、不願配合停產,台電也無法強制要求用戶配合。
然而,相較去年8月用電尖峰時,台電曾成功藉需量反應抑低107.9萬瓩,517當日,台電顯然未發揮需量反應的最大效果。民進黨立委洪申翰直言,517當日台電啟動緊急需量反應的速度太慢,整體應變操作,也缺乏核心指揮系統,「這是一個警訊。」
各項數據看來,台灣的確未好好善用需量反應。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美國各電力市場,平均能靠需量反應抑低尖峰負載逾7%,但台電目前只有3.4%,且參與需量反應的戶數,在所有高壓用戶中也占不到一成,顯示台電在需求面管理上,力道仍遠遠不足。
不過5、6年前,台電同樣經歷夏季炎熱、和平電廠電塔倒塌等供電危機,當時行政院一度透過中午關冷氣等手段強制節電。隨新的火力機組陸續上線,加上台電重新安排機組大修期程,供電吃緊狀況減緩,年初民進黨政府自信喊出540天綠燈成績,稱系統大幅改善、用電無虞,但每逢缺電遭遇的需求管理和緊急應變力低落問題,則悄悄地被淡忘。
如今氣候變遷下,高溫提早來到,從2010年開始,台灣5月的尖峰負載已從2,960萬瓩,增至3,700萬瓩以上,且從5月17日至今,仍逐日創下歷年新高;另一邊中美貿易戰帶來台商回流及轉單效應,廠商訂單滿載,工廠24小時生產,去年工業部門用電量增幅達2.1%。兩者疊加,為台電增添更多供電壓力。
「二度停電,一定會讓大家對能源轉型和不缺電的承諾有所疑慮。」洪申翰坦言,過去投資過度強調發電端,又因為供電相對穩定,不夠積極擴大需量反應,面對接下來氣候異常、產業用電增加,「應該藉這次停電突顯的弱點,認真加強系統彈性。」
《鏡週刊》會員制已經啟動,我們邀您在無廣告的舒適環境下,暢讀鏡週刊人物組的優質深度報導。點我加入鏡會員 👉 https://reurl.cc/qmoLK3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