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4 14:59 臺北時間

【桃園誌】報慶豐收 平安戲牽庄頭情

平鎮福明宮將三官大帝聖像安放於廟宇屋頂,成為遠近馳名的地標,香火鼎盛。
平鎮福明宮將三官大帝聖像安放於廟宇屋頂,成為遠近馳名的地標,香火鼎盛。
對客家族群來說,中秋是熱鬧的日子,如今桃園仍延續傳統,邀請戲班輪辦「平安戲」,以感恩之情歡慶豐收,不僅有助於保存戲曲,對情感的維持更顯難能可貴。
歷經百年來的族群遷移與融合,台灣幸運地擁有多元族群,與彼此相融交織的文化底蘊。在這之中,桃園做為全國客家人最多的城市,客家文化淵遠蓬勃地存在桃園的客家聚落。「平安戲」是客家聚落的年度大事,透過大型慶典活動,結合對三官大帝的信仰、春祈秋報的習俗,也是農忙過後,客家庄聚集親戚朋友,邀請戲班表演,一起吃吃喝喝、感謝神明保佑全年豐收的重要慶典活動。
位於對街的「大觀台」是頭重溪三元宮的重要戲臺,座落在鄉里民宅間,關係密切。
「年年都係太平年,年年都做平安戲,就曉得順從个平安人,就曉得忍耐个平安人,圍著戲棚下,看平安戲。」
客家詩人杜潘芳格的文字,描繪出秋收農忙之後,庄頭請來戲班、農民圍著戲棚觀賞平安戲的景況。在台灣,因應北中南收割時間的不同,也有「平安戲」與「收冬戲」的差別,前者多落在農曆八月十五前後,像是楊梅三元宮、平鎮福明宮;收冬戲則多落在農曆十一、十二月的冬季,以中南部客家聚落為主。儘管時間不同,意義上都是慶祝秋收、酬謝老天的慶典,有時廟前還會有各式小吃攤販,是傳統客家庄的年度大事。
頭重溪三元宮主祀三官大帝,除了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前後例行舉辦平安戲,信眾也會組團至北港朝天宮進香。
「平安戲」作為酬神的重頭娛樂,更是結合民間信仰與傳統戲曲的重要藝術表演。一般會從白天演到晚上,早上的劇碼以「扮仙」為主,例如八仙、財神爺等,營造出眾神前來庄頭,一起參與盛事的氣氛。下午的「日戲」以忠孝節義類型故事為主,例如《桃園三結義》、《義海千秋》等流芳百世的經典,風格中規中矩。晚上的「夜戲」則多為輕鬆動人、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有《仙狐奇緣》、《田螺姑娘》等,甚至是經典的《梁山伯與祝英台》。
桃園至今仍保留演平安戲的傳統。
深諳客家傳統文化的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副教授羅烈師解釋,一般白天的酬神戲碼多以傳統四縣腔客家話詮釋,夜戲較輕鬆,演員會融入地方的海陸腔,與在地觀眾產生共鳴與互動。羅烈師笑說,隨著娛樂文化的改變,有的地方甚至會改編成當代的表演、或直接唱流行歌曲,「白天演給神明看,不能亂演,扮神仙也要好好扮;夜戲比較輕鬆,觀眾愛看最重要。」他強調,看戲自古以來就是一項娛樂,撇除傳統文化保存的目的,本身能娛樂到大家、放鬆一整年工作的壓力,才是搬演平安戲的箇中意義。
桃園至今仍保留演平安戲的傳統。
近年來青壯人口外移,傳統戲曲也不敵主流娛樂的吸引力,讓戲班的傳承與維生成危機,然而羅烈師仍抱持著正面的看法,「桃園是全國最多劇團與戲班的地方,過去常擔心演員高齡化,或競爭激烈、削價影響品質等,但至少平安戲的傳統還在,這一代的劇團也都力圖改善。」桃園至今仍保留演平安的傳統,今年10月、11月在大溪永昌宮、中壢仁海宮等地都將演出平安戲,傳承客庄文化活動。
更多內容,請看《桃園誌》電子書:https://ebook.tycg.gov.tw/book/list.php?type=11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