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2.01.18 05:58 臺北時間

跨文化發揮創意好有才 武俠靈感向歌仔戲、布袋戲取經

胡金銓電影《龍門客棧》是武俠電影的經典,並深深影響一整個世代。(影視聽中心提供)
胡金銓電影《龍門客棧》是武俠電影的經典,並深深影響一整個世代。(影視聽中心提供)
從電影、電視到廣播,不少人以為台灣武俠類型作品模仿自香港武俠片或港劇,為讓觀眾有更全面的了解,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舉辦「島嶼江湖:武俠在台灣」影視聽特展,不同世代的影迷也能相互交流。
影視聽中心執行長王君琦表示,「認為台灣武俠片或武俠劇是模仿港片、港劇,是不夠理解台灣武俠歷史細節才有的迷思。」從此次特展放映的影片中,更可以看到台灣作品的獨特性。例如:台語片《三鳳震武林》由《龍門客棧》剪接師陳洪民執導,影像風格、造型都受胡金銓影響,但因女主角楊麗花、柳青的背景,融入歌仔戲的武打、身段。
在武俠劇部分,1980年代初港劇《楚留香》風靡全台,創下高達70%的收視率,成為當年的集體記憶。但不久政府禁播港劇,於是台灣的電視製作人想出變通辦法,邀請港星石修、關聰、劉松仁等來台演出,這類有香港元素的「台製港劇」接連登場。
由張宗榮錄製的廣播劇《新錢來也》動畫。(影視聽中心提供)
王君琦表示,回頭看台灣武俠劇會發現,台灣的路數不盡然是模仿香港,其實更早在聯邦電影時期就有台灣武俠片,當年聯邦電影的女星韓湘琴後來也在華視演武俠電視劇。曾力抗港劇,為華視建立『武俠王國』的製作人韋辛,是《保鑣》製作人陳明華子弟兵,韋辛接受影視聽中心針對此次特展的訪問時也透露,陳明華創作武俠劇的概念來自布袋戲:一個人物死了,新人物又出來,接續不斷的方式正適合連續劇。
王君琦強調,將台灣武俠作品歷史的點線面連接起來,就會發現不盡然是模仿香港,還有傳統戲劇、本土文化、時空環境與創作者產生的交互作用。「武俠作品是跨華人文化圈的重要類型,透過武俠特展,也看到台灣如何與華人文化對話。」這次特展串聯各時期的武俠電影,並擴展到電影如何轉進到電視,以及當時包括最知名的張宗榮等許多廣播人用武俠做為說書的素材,都很值得關注。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1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