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2022.07.20 16:02 臺北時間

【楊惠姍專訪2】每天重看張毅創作隔空對話 「他的文字是我最大的紀念」

楊惠姍15年前便與張毅選定接班團隊,但她至今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談退休規劃,她認為因緣到,自然就會產生。
楊惠姍15年前便與張毅選定接班團隊,但她至今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談退休規劃,她認為因緣到,自然就會產生。
楊惠姍今年70歲了,儘管15年前她便與張毅選定接班團隊,但她至今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談退休規劃,她說:「我們已經從第一代培養出很多很棒的資深夥伴,有了相關的共識跟安排。至於我什麼時候退,一點都不重要。那個因緣到,自然就會產生。」
「我睡得很少,一天大概睡4小時左右,通常是清晨4點到5點之間。中間我不會睏、不會累,也不需要睡午覺。」楊惠姍認為這或許是身體作息影響,但沈默了幾秒後,她淡淡說道,「我這麼講吧,張毅是4點50分走的,所以那個時候我會醒來,我自然就會醒來。」
她醒來後通常會禪坐一段時間,才接著開始上班,「從雕塑、製作、從空間規劃、藝廊設計,都有處理不完的事情。我現在花非常多的時間,在如何將琉璃工房的體制,落實到制度、系統的管理,我們要與時俱進。把體制改得更好,它才可以永續。」
除了近期剛推出的新品五行神獸手工皂,楊惠姍也開始重新調整店觀,「過去我們走的是紅黑金色調、東方色彩很強的風格,現在我跟創意團隊花很多心思在改變,既要保有品牌形象,更要站出去,一眼就能讓人家看出這是誰,還要有自己的風格。」
琉璃工房創立以來,董事長楊惠姍(右)專注於琉璃設計與製作,擔任執行長的張毅(左)則主導營運管理方針(琉璃工房提供)
侃侃而談說著對琉璃工房未來規劃,楊惠姍之前長期專注在琉璃設計與製作,擔任琉璃工房執行長的張毅,則主導營運管理方針。2020年張毅病逝後,笑言過去從不看財務報表的她,正在重新學習營運。
「因為我還在這個位置上,我代表了琉璃工房的團隊跟團體。我不見得一定要伸手進去、要管多深,但我必須要有一定的了解。」員工形容她永遠精力充沛,對於學習新事物不會不耐煩。楊惠姍說,「雖然過去我沒有參與,現在透過會議我學到很多東西,這讓我的思維進入到另一個領域。」
今年5月,琉璃工房推出結合五行概念的新品五行神獸手工皂。
「過去我們是創意人會無限上綱,為了東西要好,可以無限瘋狂、不計血本。」她曾因雕塑的光影感覺不對,全部打掉重來,「可是當你有財務概念,那種約制多少會有,可以回應到我的創意跟設計。」
接下張毅的重任,楊惠姍重新梳理張毅留下的文章、講稿,「張毅真的是個天才,琉璃工房每一篇說明文、每一篇文章,對外的講稿、文章、宣傳,博物館展覽的採訪,沒有一個字不是他寫的,他留下這些大量、大量的鎮店之寶太重要了。如果沒有他的這些概念,把琉璃工房的根紮得很實,早就倒了。」
去年,張毅辭世週年,楊惠姍以共同創辦人身分,擔任紀念展策展人,在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重新整理、展出上百件張毅生前創作的劇本、手稿與琉璃工藝品。「我第一次做策展人,就是做他的紀念展。你要曉得那有多難過的一個過程,可是我必須寫、就是要寫。」
1987年創立的琉璃工房,至今在全球有超過30個藝廊據點。
楊惠姍每天不斷的寫稿,「這是修行,不是休閒,我就是寫。用我的語言、我的方式,我每天也翻他寫的,他對文化的關懷,他的思想、他的文字,是對我最大的紀念。」
有時,她寫著寫著停頓了、卡住了,「我就會問他怎麼辦?然後我去翻翻他的東西、看看他的東西,很快就能找到答案。現在重看他的書,可以說,有種隔空對話的感覺。」
接下張毅的重任,楊惠姍重新梳理張毅留下的文章、講稿,「現在重看他的書,有種隔空對話的感覺。」
楊惠姍說張毅生前時常受邀演講,「這35年,雖然代表說話的人都是他,可是因為我經常買一送一,他去演講、我就在旁邊跟著笑,然後看著他,跟著聽久了,他的思想其實已經進到我的血液裡、骨頭裡,說不定我們已經2合1了,我不知道而已。」
她提起起35年前,張毅便定下以琉璃工房養藝術家,藝術家再透過創意開發,帶動琉璃工房的高度的模式,「藝術和商業這2個東西是相通的。商業模式是可以談心、可以帶動情感,所以琉璃工房為何選擇在商場開?這是思考過的,在商場才能接觸大眾。」
楊惠姍稱自己過去是會無限上綱的創意人,曾因雕塑的光影感覺不對,全部打掉重來。
「張毅過去曾說:『如果琉璃工房沒有辦法是對這個社會有意義,提出一些價值觀念,這便不需要張毅、楊惠珊去做,任何人都可以做。』淘寶上賣很多琉璃,任何人都可以做,但文化是我們的作品。我們談的只有文化才有尊嚴、有益人心,這些概念是必須要守住的。」楊惠姍說。
楊惠姍認為,琉璃工房接下來的10年,整體方向是很清楚,「至少,我們先要把把現代系統管理、制度管理,運作得更有效、更與時俱進。我們現在也一直在繼續進行制作實驗。」
她也要求團隊推翻過去自己建立好的技術,「我請他們推翻我35年前建立的技術,我也不斷在推翻我自己、優化技術。雖然對於文化才有尊嚴、有益人心的核心觀念是一樣的,但因應這個時代,我想用的方式可以不一樣。」
楊惠姍要求團隊推翻過去自己建立好的技術,「我請他們推翻我35年前建立的技術,我也不斷在推翻我自己、優化技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