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6 17:28 臺北時間

【桃園誌】尋訪武德殿 走進桃園的舊時光

大溪武德殿的石綿瓦屋頂呈現美麗曲線,實為三折漸變坡度所構成。
大溪武德殿的石綿瓦屋頂呈現美麗曲線,實為三折漸變坡度所構成。
位於大溪與龍潭的兩處武德殿,傳承象徵強健體魄的精神,並以當代活絡的新面貌,繼續承載著人們的下一個歷史篇章。
大溪和龍潭武德殿,保有古樸寧靜的樣貌,靜謐而莊嚴地矗立著,讓來到此處的旅客,從日式社殿式樣建築的簡約之美中,一窺當年建物歷經不同時期而逐步推移的治理群像。

強健體魄 武術教育場所

武德殿名詞的興起,可上溯至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由於武士封建制度結束與廢刀令頒佈,傳統武士階級逐漸崩解,當時一部分武士轉為天皇轄下的警察或官員,在維持社會秩序的同時,也持續進行體能的鍛練。與此相應,因警察系統需要訓練有素且具武術能力的人才,「武道」便隨著地方警察習武風氣開始復興,1895年於日本創建的大日本武德會,便是以振興、彰顯武道精神為目的,設置名為武德殿的武道場,提供修習劍道、柔道等傳統武術。
龍潭武德殿整體建築採社殿式樣構築,其屋頂採「入母屋造」。
日治時期,日本將完整的警察制度引入台灣,紛紛在各地修建武德殿作為訓練警察武藝與戰技的根據地。鑽研武德殿的嘉南藥理大學觀光事業管理系助理教授陳信安,依實地考察資料,指出台灣現存的日治時期武道場建築至少還有22處,8處指定為古蹟,13處登錄歷史建築,尚未納入文化資產保存僅有1處,其中只有大日本武德會系統的演武場,才以武德殿為名,其他則屬於刑務所、學校或機關、團體的道場。台灣警察與監獄體系武道場的發展,演繹著台灣武道場建築發展的歷史,並結合當時時代背景,訴說著不同時代觀念的演變,後期的武德殿,不再侷限於警察管理用途,更賦予當地人民健體強身、修身養性的意義。

和洋建築 兼具功能與美學

傳統武德殿作為柔道、劍道、弓道等武術學習與訓練場所,設施功能明確,建築格局也極度相似,像是有著天花板挑高設計、地板基座設置回音缸與彈簧等特色。觀察平面圖,可發現武德殿空間格局和尺寸普遍規劃為長方形,場域安排亦劃分清楚,通常進門後的右邊供劍道使用、左邊則供柔道使用,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長黃俊銘說明,不同訓練場地可從地板來區分,「劍道講求瞬間爆發力,為提供腳步強而有力的支點,因此使用木地板;柔道常有摔打動作,為避免訓練受傷,地板鋪設榻榻米,埋於地下的梁甚至運用彈簧支撐,用來加強保護使用者身體安全。」
大溪武德殿屋脊兩端翹起的收頭,為「鴟尾」形式(左)。龍潭武德殿屋脊採用日式建築常見的「鳥伏間」造型鬼瓦。(右)
傳統武道注重禮儀與精神層面,練武亦需進行儀式宣揚武術精神,因此武德殿空間後方的突出處,通常設有神龕供祭拜武道神祇之用,各場館也會因不同需求,在殿外另行建造更衣室等附屬建物。桃園的兩座武德殿各具特色,龍潭武德殿與台灣現存案例常見的構造略為不同,並無殿外附屬建築的設計,而是在室內左右兩側設置附屬空間,將原本室內空間分掉將近一半,只留下中間的長方形空間供劍道使用,殿的後方亦無特別設置突出空間安置神龕。大溪武德殿的外觀富有巧思,屋頂正脊兩端收頭,不是使用獸面瓦演變而來的日式「鬼瓦」,而是採用兩端翹起的「鴟尾」形式;在窗台與露台部分,使用鋼筋混凝土與洗石子打造日本社殿建築常見的仿木欄杆,也讓建築型態格外與眾不同。
全木構造、黑瓦屋頂等是日式建築常見型態,然而台灣武德殿多於1900年以後建造,當時受到西方建築概念與新的構造技術影響,建築物呈現具當代性的近代和風感。陳信安表示,大溪武德殿的雨淋板形貌類似日式的「南京下見板」,外觀看似木製,但屋身其實由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製成;黃俊銘也指出,「像是彰化武德殿室內選用洋式天花板、新化武德殿採洋式風格建造外,龍潭武德殿的柱梁系統,也以鋼筋混凝土仿木構造製作。」除此之外,大溪武德殿屋頂使用西式石綿板瓦取代傳統黑瓦,也使之成為一棟以日式為主、西式為輔的和洋折衷式建築。
大溪武德殿窗台看似自然材質的欄杆,其實是以鋼筋混凝土外覆洗石子製成。

文資保存 見證活化再生

台灣現存的武德殿,雖經改造使用,多數仍保留日式建築特色。日治時期留下來的武德殿建築,因與警察系統有關,還有構造堅固與占地大等因素,在二戰後多被政府收歸公有,作為警察宿舍、辦公室、體能訓練空間使用,主體建物因而多能保存下來,例如大溪武德殿就曾為蔣公行館旁的憲兵駐守用地。黃俊銘表示,「這些建築早期用作辦公或宿舍時,就會進行增建與改建,但只要主體結構不被破壞,修復起來並不算太困難。」
大溪武德殿廊道經過修復,保留日式建築風格與美學。
這些具歷史意義的建築,早期在活化使用時因屬公有館舍,大多以機關的政策為導向,但到了近代,文資意識興起,則會參考大眾意見進行建物的活化再利用。大溪武德殿現由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管理,為當地文史展示空間,結合周邊的大溪歷史館、李騰芳古宅在內的11處場館及多處街角館,創造大溪居民共有的公共空間,在活化的同時,也保留武德殿內部隔間較少的原先設計,以維護建築本身的文資意義。而位於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的龍潭武德殿,則與附近的龍潭國小,為此地覆蓋上另一種型態的文化軌跡。陳信安補充,「龍潭武德殿附近曾興建一批龍潭陂公學校的宿舍,這些宿舍後來成為龍潭國小的教師宿舍,台灣客籍文學家鍾肇政紅極一時的魯冰花作品就是在這裡完成。」從日治時期到現在,相同場域中發生的不同歷史事件,讓層層堆疊的人文歷史底蘊與時光互相交織,文資意義也隨之流變。
大溪武德殿廊道經過修復,保留日式建築風格與美學。
「古蹟、歷史建築與物質性的文化,是表彰出身與來源認同的證物。」黃俊銘認為,建築有其永續意義,它呈現的是一個環境下不同種族文化互相建構出來的文史資料,如果能從客觀的生活角度切入,看見其與土地的連結,就能讓大眾更有感;陳信安則以教學為例,現今文化資產教育機會越來越多,透過實地導覽與解說,能使學子從小到大耳濡目染,一步步建立懂得欣賞文資的視野,一旦深入地看見地方的不同,就有機會從它源遠流長的生命裡,找尋到開啟可能性的亮點所在。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保留大溪武德殿內無隔間、高天花板特色,並轉化為展覽空間使用。
●更多內容.請看《桃園誌》電子書:https://ebook.tycg.gov.tw/book/list.php?type=11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