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3.06.01 14:01 臺北時間

因為孝順犧牲自我? 公視節目探討「親職化」兒童困境

紀錄片《未成年照顧者的無聲吶喊》呈現「親職化兒童」面對的嚴酷現實。(公視提供)
紀錄片《未成年照顧者的無聲吶喊》呈現「親職化兒童」面對的嚴酷現實。(公視提供)
在強調孝道的社會裡,親自照顧失能長輩常被視為孝順的典範,但照顧者承受的壓力往往受忽略,尤其未成年照顧者更因此失去童年與受教育的機會。《公視主題之夜SHOW》本週五(6月2日)晚間10點將播出日本NHK紀錄片《未成年照顧者的無聲吶喊》(Young Carers: A Silent Cry for Help),映後論壇則以《被孝順犧牲的人生?親職化小孩的甘苦》為題,進一步探討親職化兒童的困境。
《未成年照顧者的無聲吶喊》描繪高齡化的日本社會中,未成年照顧者在照顧身心失能家屬時,也背負巨大壓力,影響到健康、教育和生活,呈現「親職化兒童」面對的嚴酷現實。「親職化兒童」是指18歲以下,被迫提早承擔家庭成員「照護工作」的兒童。片中兩位受訪主角,各自因從小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不得不放棄學業和工作,不僅喪失童年生活,長期的壓力導致他們無力思考未來,迷失方向。
《公視主題之夜SHOW》映後論壇以《被孝順犧牲的人生?親職化小孩的甘苦》為題探討親職化兒童的困境。(公視提供)
映後論壇由精神科醫師鄧惠文主持、邀請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老師小班、社工珮珮,和5位親職化照顧者,交流彼此照顧失能親人的生命經驗。陳景寧形容紀錄片中的照顧者們「像生命被按下暫停鍵的隱形人」,不僅生命被卡住,他們的奉獻和犧牲還可能不被認可,因此呼籲政府對於這類情況,應更有意識地做好相關政策服務。
《未成年照顧者的無聲吶喊》中指出,日本有高達72.9%的未成年照顧者不曾對外尋求協助,其中「沒意義」、「難以啟齒」和「沒必要」是主要原因。現任兒少關懷社工羣諭回憶,幼時照顧父親罹患思覺失調症發病的感覺就像「有顆不定時炸彈!」因身邊無人可傾訴,逐漸封閉起自己,直到多年後有次被醫護人員詢問,才崩潰驚覺原來有「社工」可以提供協助,這件事不用獨自面對。
受邀公民來賓們聊到照顧經驗,除了犧牲睡眠休息時間,人生更失去成長階段裡該有的校園、交友和參與社團的生活經歷,談話中表露心理層面上造成長遠衝擊。來賓子晴多年來照顧罹患失智症的外婆,她坦言當時負擔照顧工作曾引起情緒困擾,但旁人無法理解她的身心煎熬,反而常換來「那麼辛苦就送去安養院啊」、「因為你很善良孝順囉」等言語打擊。國中開始照顧癱瘓父親的學穎也表示:「最辛苦的就是,你不知道這種人生要持續到何時才結束,心裡很疲憊。」
談到「孝順與家庭責任」,子晴透露對外婆的情感深厚,原本十分抗拒送安養院問題的她,透過照顧歷程體認到「愛不是把對方捆綁在身邊。」陳景寧認為,把愛跟勞務綑綁在一起,不全然是孝順與照顧,適時將家中這份「愛的勞務」分出去,尋求社會與公共的專業資源協助,或許家人更有餘裕發展愛。
取自 公視主題之夜SHOW YT頻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6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