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3.07.20 10:54 臺北時間

大國博弈下的小國外交:從外國訪團的談話紀錄 看臺灣與各國的關係變化

大國博弈下的小國外交:從外國訪團的談話紀錄 看臺灣與各國的關係變化
自從去年 8 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臺,臺灣一舉躍上各大國際媒體後,許多外國代表團便相繼來到這個《經濟學人》筆下「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來訪的層級也不容小覷,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長、英國前首相等人,都是該國睽違超過 20 年再次有同等級的政要訪臺;英國前首相特拉斯(Liz Truss)來臺演說時,甚至稱臺灣「你們在整個自由世界有很多、很多朋友。」
然而,臺灣和歐美國關係升溫的同時,蔡政府執政 7 年和 9 個國家斷交,邦交國數目創下歷史新低,2018 年甚至一年失去 3 個友邦。國民黨國際部主任兼駐美代表、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黃介正直指:「國家主權的象徵還是在邦交國,不然你(臺灣)沒有國際上的人格。從傳統外交的角度來看,蔡英文不及格。」
臺灣的外交關係究竟「有很多朋友」、還是如學者認定的「不及格」?我們從臺灣與外國訪團的互動中發現,「歐美國家」和「邦交國」來訪的訪團數量不相上下,討論的議題從雙邊經貿交流、我方呼籲支持加入國際組織,到近年聚焦在如何成為「印太區域」的盟友,並找出反制中國擴張的方式。READr 整理自 2008 年馬政府時期至今的外國訪團資料,梳理臺灣和各國交流的狀況及關注的議題。
從資料中發現,來訪臺灣的代表團主要來自北美、歐洲及邦交國,成員則以國會議員為主。自 2022 年開始,兩個全新的跨國性國會組織出現在訪客名單,分別是「福爾摩沙俱樂部」與「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都是由各國友臺議員串連成立,目的是聲援臺灣議題;其中「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更進一步關注各國的對中政策,試圖改善中國崛起產生的負面問題。
「非邦交國主要由議員來訪,也是因為中國因素。」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分析,非邦交國如果派行政官員來臺,通常都會遭到中國抗議,「畢竟行政部門代表國家對中國的態度,像是立陶宛派次長來臺,就被列入中國的黑名單」。而代表民意的國會議員不受政府限制,自然成為與臺灣交流的破口。
舉例來說,福爾摩沙俱樂部目前已有歐洲區、印太區、亞西區、非洲區和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區,逾百個國家的國會議員參與,陳方隅表示,雖然組織偏聯誼性質,但各國議員在此交流對臺、對中政策的意見,回國後繼續推動相關法案,對臺灣的意義就是「給各國一個友臺的、對付中國的種子,然後慢慢灑到各地去成長茁壯」。
不過,黃介正認為,國際媒體爭相報導臺灣的新聞,自然會讓國外的政治人物對這個比鄰大國的小島產生興趣,如同陸續有政要前往烏克蘭拜會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一樣,「最起碼他可以跟選區說 I was there,《經濟學人》說世界最危險的地方我去了。」
至於訪團來臺都談些什麼?在北美、歐洲和部分亞太地區國家(包括日本、澳洲等國),2018 年是與臺灣交流主題變動明顯的一年:在此之前,雙方會面談論的重點大多放在兩國經貿合作,以及具跨國性質的氣候變遷、性別人權、環境衛生和再生能源等議題;2018 年後,代表團來臺話題聚焦在印太區域、威權主義、民主價值、俄烏戰爭、半導體供應鏈等。
相較之下,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非洲地區、亞西地區和東南亞國家不僅來訪的數量較少,代表團訪臺關注的議題,仍多以雙邊投資貿易、觀光交流、對外援助等為主軸,交流主題變化也較小。
  • 北美:從「亞太」區域到「印太」區域
  • 歐洲:和臺灣關係迅速升溫
  • 亞太:日澳視我為戰略夥伴 東南亞觀望中
  • 亞西、非洲、拉美:經濟依賴中國 和臺保持距離
  • 躋身印太區域夥伴 臺灣的印太戰略在哪裡?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