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7 08:00 臺北時間

【醫療接軌國際專題】弱勢頭頸癌看見希望!健保放寬免疫藥物給付 醫病按讚政府伸援頭頸癌友

頭頸癌高居男性死亡癌症第4名,癌友受限於經濟條件,無法使用新興、昂貴的免疫療法。
頭頸癌高居男性死亡癌症第4名,癌友受限於經濟條件,無法使用新興、昂貴的免疫療法。
研究顯示台灣頭頸癌發生率世界第一,且高居男性死亡癌症第4名,好發於藍領階級的中壯年男性。癌友受限於經濟條件,在確診或決定治療時多半已身處晚期,醫療處境備受挑戰。在各界呼籲下,今年12月衛福部健保署終於跟上國際治療指引,將癌症免疫藥物(IO)列為頭頸癌第一線治療用藥,身處經濟弱勢的頭頸癌晚期病友,有機會使用到符合國際標準的癌症免疫治療。

癌友顏面缺損、難回職場!癌症免疫治療帶來一線生機

頭頸癌癌友多為家中經濟支柱,醫藥費重擔與傳統手術後造成的顏面缺損、進食困難等,都使他們生活面臨艱困挑戰,加上在癌症免疫藥物出現前已十年未有新藥、治療選擇十分受限,一旦罹癌就難以回歸職場,多半只能倚靠家中經濟支援,癌症免疫藥物無疑是癌友的一線生機,而國際上也早將癌症免疫藥物列為頭頸癌轉移、復發優先選擇的一線標準治療。
20231207mkt003-01
頭頸癌癌友多為勞動階級男性,且薪水多數不到五萬元的日薪勞工。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朱本元指出:「頭頸癌只要復發、轉移,使用傳統化療副作用不但高且效果也不好,而相對有效的免疫治療很貴,一、兩百萬跑不掉,弱勢病友很難負擔。」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也分享第一線的觀察,「徐先生2018年展開口腔癌治療後,轉移到淋巴,醫生建議他用免疫藥物做為一線治療,他考慮很久,較幸運的是家中有經濟支援,治療三次再追蹤就看不到腫瘤了,但是光這三次,就造成很大的經濟壓力,雖然現況穩定,他也會擔心之後會不會還需要使用。」
20231207mkt003-02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朱本元認為,當醫生明明有先進治療方式,病患卻沒有足夠經濟來源去支付,站在醫療第一線,看到家屬、病人的掙扎,令人不忍。

癌症免疫藥物給付條件放寬 預計700病友受惠

傳統療法難以使身體康復、新興療法卻又無法負擔,這是頭頸癌癌友說不出的困境。而在各界呼籲下,健保署在今年12月將癌症免疫藥物(IO)放寬給付,癌友不必再歷經傳統化療失敗,加上檢測生物標記PD-L1 表現量(Tumor proportion score, TPS)超過50% 才能申請健保給付,只要符合沒有接受過全身性治療,且無法手術切除的復發、轉移性晚期頭頸癌癌友,且放寬PD-L1表現量門檻(CPS≥20),即可使用癌症免疫藥物作為第一線治療。
嚴必文指出:「據和信醫院藥學部陳昭姿主任統計,癌症新藥平均審查時間超過 700 天,而這支癌症免疫藥物我們約在2023年3月『新藥及新醫材病友意見分享平台』注意到,健保署看見癌友困境,讓這支癌症免疫藥物以特快車的速度通過審核,12月開始病患就可以在一線使用、不會再有這麼大的經濟負擔,我們對健保署是感激的。」
20231207mkt003-03
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認為,癌症免疫藥物對藍領階層相對昂貴,使他們看得到、卻無法選擇使用。
而朱本元也認為,健保署此舉是德政。「當醫生明明有先進治療方式,病患卻沒有足夠經濟來源去支付,家屬、病人常面臨人性掙扎,真的要傾家盪產花費在治療上,讓生活基本開銷都有困難嗎?讓人很不忍。感謝健保署有聽到醫界、病人聲音,我們現在可以透過癌症免疫藥物讓病人獲得更好照顧,對台灣整體形象跟弱勢族群都是很有幫助。」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副署長蔡淑鈴則回應,「此次我們很開心可以照顧到頭頸癌病患,自2023年上半年到下半年就陸續收到各界呼籲,加上病患普遍都是相對年輕的勞工階級,經濟能力較差、長時間自費壓力大、幾乎都有家庭,且病患罹癌後無法重回職場是社會成本的損失,基於這幾點我們對這件事關注是高的,所以在預算安排上給予更多優先。」
另外,蔡淑鈴指出加上免疫藥物(IO)在不斷擴充適應症下,健保署也取得更好的議價空間。「適應症不斷擴充、加上廠商也理解頭頸癌病患的迫切需要,藉由種種條件我們可以跟廠商在價量關係上,談判到更好的價格,預算擴大病人也能多多受惠。」
20231207mkt003-04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副署長蔡淑鈴回應,自2023年上半年到下半年就陸續收到各界呼籲,加上病患普遍都是相對年輕的勞工階級,健保署本身對這群病患關注度就是高的,在預算安排下給予優先。

共許更好的未來 醫盼:標靶、癌症免疫藥物勿二擇一

馬偕紀念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張義芳也感謝健保署此舉,但同時也提出疑問。「石署長上任後有很多改革,包括此次的通過、設立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等,值得肯定。」不過他認為:「站在臨床角度,健保治療仍可再精進,因健保給付限制標靶藥物、癌症免疫藥物只能二擇一,此限制並無學術根據。」國際上普遍將標靶藥物當做第二線治療,接在第一線的癌症免疫藥物治療無效後使用,但目前健保規定免疫藥物、標靶藥物只能二擇一。
20231207mkt003-05
馬偕紀念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張義芳感謝健保署看到病友處境,期待下一步能打破標靶藥、免疫藥只能二擇一的給付條件。
面對質疑,蔡淑鈴表示理解頭頸癌病友的迫切期待,指出在有限的健保資源下,健保署也僅能做最大效益分配,讓每個藥品的給付達到最佳效益,盡力朝藥品給付與國際指引接軌之方向努力,「提升頭頸癌病患的治療存活期是我們共同的期待,希望能陸續放寬藥物、療程,健保署將積極為病人與廠商協商。」
而健保署明年也規劃出加速新藥給付的策略,如推動平行審查機制、增加新藥預算來源、成立專責辦公室、推動暫時性健保支付、醫療科技再評估等,加速癌藥收載,若順利六個月就可以開始給付, 期盼未來能讓頭頸癌病患受到更周全的照顧。
的確,健保署有其制度面的困境,但相較於過去癌友僅能嘗試過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等傳統治療皆無效後,才有機會使用到第二線的癌症免疫藥物,此次健保署放寬給付,雖不完美但已是跟上國際治療指引的一大步,期盼在各界的繼續努力下,頭頸癌癌友有朝一日能獲得應有的治療權益。
20231207mkt003-06
期盼頭頸癌癌友,有朝一日能獲得應有的醫療權益。
更新時間|2023.12.07 08:0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