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4.03.14 07:58 臺北時間

【鏡論】備妥棍棒因應第三類接觸

海巡艦隻出海值勤最好夾帶憲兵特勤隊、陸戰隊兩棲偵搜武打好手,碰上拳腳與冷兵器互毆,才不會落了下風。
海巡艦隻出海值勤最好夾帶憲兵特勤隊、陸戰隊兩棲偵搜武打好手,碰上拳腳與冷兵器互毆,才不會落了下風。
金門協商,不了了之。談了十幾次,談不出個結果,這是「不了」;再談下去,也沒意思,各自打包回家,不談了,這是「了之」。中共中央撂了狠話:「一切後果,由台灣當局自負。」剩下來,就是大猜謎,猜猜看,什麼是「一切後果」。
為了這個,咱們國防部長說了,說他每天提心吊膽,連覺都睡不安穩。尤其,國防部長強調,共機、共艦只要越界進入領海、領空,國軍就動手開打。對岸那兒,民族主義民氣高漲,喊打之聲不絕於耳。網民不滿國台辦,對台灣沒下辣手、使狠招,以「跪台辦」譏之。看來,兩岸衝突機率愈升愈高。
然而,衝突規模大小、衝突方式、衝突持續時間,卻有無限可能。這當中,有海戰、陸戰兩個實例,值得台灣警惕。
先說海戰,這一陣子以來,三不五時,南海那兒就有衝突。總之,為了幾個礁島,中共船艦與菲律賓海岸防衛隊船隻較勁。總是中共主攻,菲律賓防守。原先只是對峙、追逐、阻擋,算是第一類接觸。後來,演變成船艦對撞,發水炮衝擊,這算是第二類接觸。若是攻上對頭船隻,肉搏對打,這就是第三類接觸。
再說陸戰,將近4年前,在中印邊界,共軍與印軍先對峙,再演叫罵推搡,第一類、第二類接觸之後,最後,雙方第三類接觸,卯上了幹架。雙方都有默契,不用「熱兵器」,不開槍,不轟炮,改以「冷兵器」對幹。雙方出動營級部隊,總人數超過700人,互毆打群架,兵器涵蓋木棍、狼牙棒、小砍刀、大關刀、鐵管、鋼鉤,殺聲震天,血流遍地。
事後,印度政府宣稱,陣亡20人,其中包括上校營長。8個月後,中共宣稱,死掉4人,重傷者包括上校團長,腦袋都砸碎了,但保住老命。
兩岸衝突,未必就是熱兵器入侵,很有可能會有上述冷兵器幹架場面。對方策劃周延,艦多人眾,在南海太平島海域,或在金門馬祖海域,四面包抄咱們海巡艦艇。圍死之後,對方一湧而上,衝入我方艦隻,我們人少,若不抵抗,則受羞辱;若抵抗,又不是對手。
對這可能場景,海巡署與海軍司令部,宜頭腦清楚正視之。海巡艦隻出海值勤,最好夾帶相當數量憲兵特勤隊、陸戰隊兩棲偵搜之類武打好手。萬一真要碰上拳腳與冷兵器互毆,才不會落了下風。
另外還有一事,總統府與國安單位,必須正視,設法解決:國軍打算在花蓮新城海域,遂行步槍對海防衛射擊,因受地方民意反彈,只好取消。民意重要,國軍訓練也重要,卻兩者對衝。對此,國安單位切莫忽略,這問題要不解決,就別談防衛台灣了。
更新時間|2024.03.14 07:5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