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6 18:20 臺北時間

【魅力基隆】戲劇裡的美景 八尺門原民部落探祕

奇浩頭目劉永福(左)與林處長(右)相見歡。(基隆市政府提供)
奇浩頭目劉永福(左)與林處長(右)相見歡。(基隆市政府提供)
近來讓許多遊客特別前來觀賞的戲劇名場景—八尺門漁港,來此遊玩,還可順遊市區,品嘗老饕等級的排骨蝦仁飯。為什麼八尺門港一帶會聚居這麼多原住民?他們有哪些胼手胝足打拚的故事?讓我們跟著基隆市政府綜合發展處處長林麗蟬,一同深入海濱國宅與社寮東砲台一帶,看看頭目與居民們眼裡的基隆風貌吧!
跟著林處長的腳步,來到「KIHAW海濱部落聚會所」,這裡是早期台東與花蓮的原住民落腳基隆的避風港。過去漁業在基隆蓬勃發展,除了外籍移工外,花東地區善水性的原住民族群更是業界所需的人才,大量的就業機會出現,促使原住民青年湧入,就在此生根發展。
20240506cnt001
海濱部落聚會所是KIHAW居民成果與休閒集結地。
奇浩頭目劉永福說,取名為「KIHAW」,就是因為這裡的環境很像台東、花蓮的風貌,也聚集了來自這2地部落的族人,聚會所裡存放許多木頭雕刻,社區的潛龍隊也拿下不少拔河、划龍舟的冠軍獎項。

奇浩聚落 濱海而立

舊稱八尺門,正是由於此地位處距台灣最近的離島—和平島,與台灣本島相隔的水道約寬8尺(240公分),上頭橫跨的基隆橋(現和平橋),是台灣第一座鋼筋水泥的跨海大橋。
當年離鄉背井的阿美族人因租屋困難,在工作地附近搭起了聚落,他們一部分在和平島龍目井後方的退伍軍人宿舍附近,搭起一排矮房子,並將該地稱為「阿拉寶灣」;另一群人則在與八尺門水道相望的和平島山坡地上,以造船廠的廢棄木頭和板料搭建成矮房,再鋪上油毛氈當屋頂,從西側臨海腹地沿著山勢搭建起房屋,「奇浩KIHAW」部落就此成型。
20240506cnt001
吊橋串聯2座山的對話。
這裡起初本是違章建築,常常是拆了蓋、蓋了又拆,曾是政府口中「打不死的蟑螂」。爾後在促進原住民權益與居住正義的台灣民主風氣下,政府興建海濱國宅,如今現居110戶,約有5百多位阿美族居民。為了保留並推廣原住民文化,政府另在社區附近建造了原住民會館,戶外的原住民廣場也成了族人聚會的地點。
頭目也帶處長來到海濱國宅後邊的吊橋,繼續走下去就是觀景台,這裡一望無際的海,是奇浩部落的私房景點。走上銜接2座山的吊橋,處長笑說,原住民嗓門大,可以從這山喊到那山,但2山的住民要對話,還是得走過吊橋,不然可是聽不到的呢!
20240506cnt001
熱門劇《八尺門的辯護人》故事就發生在現今的社寮橋兩岸。

天然冰箱 阿拉寶灣

除了奇浩部落外,基隆另一個大原住民聚落就是阿拉寶灣,因鄰近和平島,有豐富的海菜、魚蝦貝類等資源,供當時的人們自給自足,被稱為「天然的冰箱」,足見它與當地人的親暱。住民陳惠美說起當年父親來到阿拉寶灣,旅程艱辛,乘一艘木製小船來到此地開墾,她家是最早期從台東成功來到這裡的阿美族人。阿拉寶灣頭目胡信男則分享,他喜歡基隆空氣裡有海的味道,並帶林處長體驗阿拉寶灣的特色行程:射箭及手作辣椒。處長不愧是女中豪傑,手持箭穩穩地射向箭靶,每次都射中同一個點,只是射中的不是靶心罷了。
20240506cnt001
阿拉寶灣頭目胡信男(右)領林處長(左)挑戰受歡迎的射箭項目。(基隆市政府提供)
這些從外地來的部落移民,對基隆產生認同感,進而落地生根,這部小型的島內移民史是阿美族人的外移史,也是基隆漁業興衰的歷史見證。
為使《魅力基隆》第一手資訊能夠無限傳遞分享給更多民眾,基隆市政府全球資訊網推出線上翻閱式電子書,方便讀者線上輕鬆閱讀,📖精彩線上電子書:
https://reurl.cc/yLM7R,同時也歡迎民眾上網搜尋,隨時關注《魅力基隆》最新動態更新。
更新時間|2024.05.06 18:2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