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2024.05.16 05:58 臺北時間

【好糞煉良藥1】9成疾病恐源自腸道微菌叢 帕金森、癌症、糖尿病治療見曙光

腸道裡面存在數以兆計的的微生物,諸多臨床研究顯示,部分微生物可望成為治療疾病的新救星。(東方IC)
腸道裡面存在數以兆計的的微生物,諸多臨床研究顯示,部分微生物可望成為治療疾病的新救星。(東方IC)
台灣微菌聯盟理事長吳俊穎告訴本刊,糞菌叢植入(FMT)並非橫空出世,加上基因定序技術的進步,近年來,腸道微菌叢已被找到多達300萬個基因,「人體基因才2.5萬,腸道裡的微菌叢就多了100多倍,顯示人類9成疾病的發生或許跟腸內微生菌高度關聯。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FMT療法被廣泛使用,「包括肥胖、糖尿病、自閉症、癌症、肺阻塞等FMT臨床試驗,也如雨後春筍般的展開。」他指出。
「糞菌叢植入不只讓微生物療法受到關注,這10年來,陸續有以微生物藥開發的新創相繼投入,並且獲得國際大藥廠如輝瑞、嬌生入資合作。」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分析師申忠哲向本刊指出,這些藥企的選題同樣五花八門,除了困難梭菌或潰瘍性腸炎,還有帕金森、癌症(大腸癌/腦癌/肝癌)、糖尿病等。
20240402ind001
(註:獲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投資。資料來源:本刊整理)
不過,「安全性與一致性,是微生物新藥開發最大挑戰。」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指出,糞便內微菌叢多且複雜,有好菌也有壞菌,2019年美國就曾發生過癌症病患使用FMT治療,因菌叢含有大腸桿菌導致敗血症,緊接著遇到Covid-19疫情,因新冠病毒恐透過糞便傳染,再讓微生物新藥市場由熱轉冷。
「直到疫情解封後的去年4月,食品巨頭雀巢與Seres針對困難梭菌所開發的口服藥Vowst獲得FDA通過上市,讓微生物藥重新掀起熱潮。」申忠哲說, Vowst這款藥在業界最大的突破,就是透過基因定序,從一批好壞菌的糞菌叢更精準篩出對抗困難梭菌的後壁門菌,通過FDA審查,更代表此藥經人體臨床實驗,在純化、定量、安全性符合新藥(CMC)規範,尤其體內的活菌效果不會因人而異,就有量產商化潛力,未來,困難梭菌患者未來不需在醫院植入治療,只要醫師開立處方簽,就可以在家服藥。
「相較於小分子藥物有抗藥性或副作用,微生物藥的活菌來源從人體自產,真的是非常環保。」邱政洵對微生物藥下了這樣註解。「活菌為主的微生物療法跟細胞治療類似,但細胞治療發展了2、30年,還沒有FDA通過的藥品,微生物療法在10年內就有新藥上市!」吳俊穎認為微生物新藥潛力可期。
根據市調,全球微生物藥在2023年僅2.7億美元,預計2029年達13.7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CAGR)率超過3成,但吳俊穎認為「明顯低估了」。 他大膽預測未來30年內,全球至少有1/3的現有藥物可由微生物藥取代。
更新時間|2024.05.16 05:5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