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9.11.21 19:51 臺北時間

【香港選舉2】從數據圖看區議會席次 24日待結果出爐

11 月 24 日,香港即將迎來 4 年一度的區議會選舉,從目前已公開的選舉數據,就能看出反送中抗爭為選情帶來的巨大變化。 身在臺灣的我們如何看香港選舉?
11 月 24 日,香港即將迎來 4 年一度的區議會選舉,從目前已公開的選舉數據,就能看出反送中抗爭為選情帶來的巨大變化。 身在臺灣的我們如何看香港選舉?
11 月 24 日,香港即將迎來 4 年一度的區議會選舉,從目前已公開的選舉數據,就能看出反送中抗爭為選情帶來的巨大變化。 

選區競爭激烈

以「異常激烈」形容這次選舉也不為過。這是區選史上第一次沒有候選人能自動當選,將有 1090 位候選人競逐 452 個議席。過去,因為沒有其他競爭者,唯一一位候選人便自動當選的選區被稱為「白區」。
今年的反送中抗爭將香港的政治能量推上另一波高峰,網民發起「反自動當選」運動,透過網路媒合有參選意願者和志工,挑戰親北京的建制派在某些選區的長期主導地位。
不只是熱血網民和獨立參選人,傳統親北京建制派和民主派陣營也積極投入選舉,根據網民搭建的「Vote4.hk 投票指南」網站,本次同派別在同選區有不只一位候選人的「撞區」選區有 63 個,其中民主派 33 個,建制派 30 個。而且近 3 成的選區有超過 3 人以上競爭。
香港這次選舉的衝突來得早而且血光處處。從 9 月以來,陸續傳出候選人受到攻擊、競選辦公室遭到破壞的情況,建制派和民主派都有災情。
從 10 月開始,候選人的人身安全事件多次登上媒體版面:支持警方執法,被質疑和元朗襲擊施暴的白衣人有關係的何君堯,在街上宣傳時被人持刀刺傷;以反送中「五大訴求缺一不可」作為選舉口號的岑子杰,當街被鐵槌襲擊;首度參選的 25 歲民主派候選人梁凱晴,在拉票時遭路人以硬物砸傷頭部;雨傘運動的學生領袖之一的黃之鋒,擬參選港島南區區議員,最後一刻被選舉主任裁定提名無效,成為本次唯一一位因為政治立場問題被取消資格的候選人。

建制派仍大權在握

儘管民主運動在街頭遍地開花,回到體制的議會中,親北京的建制派仍佔有絕對的人數優勢。
建制派可以概括為支持香港政府施政、與中國政府關係較好、堅定支持修訂《逃犯條例》、支持警方執法的政黨的集合體。
民主派的組成則較為複雜,傳統民主派是監督港府施政,對中國政府較持懷疑態度的政黨的集合體。
在雨傘運動(佔中)後,主張香港民族自決或香港獨立的本土、自決思潮興起,與傳統泛民主派產生路線之爭,但以反中、監督港府的立場來看,仍能概括為「民主派」。
目前區議會民選議席分佈圖。2019 年將有 452 個民選議席。(由新界的鄉事委員會主任擔任的「當然議席」27 席年初已改選,和往屆一樣全由親建制派人士當選。)
回顧 2015 的區議會選舉,有 68 個「白區」,其中自動當選者有 66 人屬建制派,或自稱獨立但立場傾向建制派。
目前區議會的組成,431 個民選席次中,建制陣營佔近 7 成,這些席次分配到 18 個區議會,16 區建制派席次過半。而立法會 70 個議席中,建制派佔超過 40 席。

能影響特首選情的區議員

以往的區選較少被報導,是因為區選較屬於地區性事務。但這次區選是大規模示威後的第一次選舉,由於特首不能直選,能一人一票體現民意的地方選舉,就被視為人民對政府發聲的指標。
香港大學法律系前副教授、「佔中九子」戴耀廷,日前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說,區選的另一層意義,是對國際社會起到類近「公投」的宣示作用。
香港目前有立法會和區議會兩個層級的議會,立法會的職能約略等同於臺灣的立法院,但根據《基本法》,香港的行政權大於立法權,所以立法會的實權比臺灣的立法院來得小。
區議會的實權就更小了,甚至不能類比為臺灣的地方議會。香港區議會屬於諮詢性質的單位,可以在地區建設、居民福利和地區公款運用上提供意見。攤開區議員政見,多與民生議題有關,例如:爭取巴士地鐵線路延伸至社區、舉辦關懷老人活動、廣設社區親子空間 ⋯⋯等等。
雖然實質工作內容看起來不在政治體制的核心內,區議員的身份與特首選舉之間的關係,仍讓區議員的身份不容忽視。
香港特首是由 1200 名各界代表組成的選舉委員會選出,有 123 名選委是從區議員中產生,佔選委的 10.25%。

不只是區議員的「超級區議員」

這些區議員甚至有機會成為立法會議員,所以區議會選舉也成為立法會勢力平衡的關鍵。
香港的立法會席次分為一人一票的地區直選,以及由特定職業團體組成「功能界別」席次,70 個席位,一半來自地區直選,一半來自功能界別(金融界、勞工界、法律界等共 29 個界別)。
根據選制,區議員能在立法會中佔有 6 席。「區議會(第一)」界別有 1 席,由區議員互選產生,「區議會(第二)」又稱為「超級區議會」,有 5 席,區議員間互相提名,由不屬於其他職業功能界別的市民選出。
以目前立法會議席分布,建制陣營超過 40 席,民主陣營力圖守住至少三分之一的席次,才能在重大議案有否決權,每次選舉,民主陣營都要力拼守住基本盤,多一席少一席都可能成為議案通過與否的關鍵。

時代革命成為日常

從 2014 年的雨傘運動(佔中)以來,香港經歷了幾次政治上的大動盪,2015 年的區議會選舉,支持或參與過雨傘運動的「傘兵」候選人有 8 人當選,建制派、民主派都有老將落馬,當時青年參政的氛圍濃厚。
2016 年 2 月,香港立法會新界東議席補選,代表本土民主前線參選的梁天琦首先喊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競選口號。梁天琦雖未當選,但拿到 6.65 萬票,得票率 15%。
2018 年梁天琦因涉及 2016 農曆春節期間的旺角騷亂,被以暴動罪和襲警罪判刑監禁 6 年。在他入獄期間,反送中示威越演越烈,「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被示威者用各種形式傳播,遍地開花。
今年的區選,社會上的政治氛圍比 2015 年還要濃厚,甚至不能排除因抗爭動盪而政府宣佈延後選舉的可能性,政黨要如何在反送中的氛圍中打好選戰,民眾會如何用選票表達意見,街頭上的能量是否能轉化為選票,都有待 11 月 24 日的投票揭曉。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2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