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7.10.11 16:12 臺北時間

【諾貝爾經濟學獎】自助餐廳和小便斗上的蒼蠅教我們的事:輕推(nudge)力量大

人類的經濟行為雖然不能說是瘋狂,但是也很接近了--這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的研究心得。
人類的經濟行為雖然不能說是瘋狂,但是也很接近了--這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塞勒的研究心得。
剛榮獲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塞勒(Richard H. Thaler),為行為經濟學先驅。他所合著的暢銷書《推出你的影響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啟發了許多政府,英國在2010年率先成立了內閣辦公室行為研究小組,美國歐巴馬政府也在2014年成立社會和行為科學小組,兩者皆被稱為「推力小組]。
而人類經濟行為的非理性則是塞勒的研究主題。諾貝爾評審委員會在聲明中說,「經由探索理性的有限、社會的偏好和缺乏自制的後果,他證明了這種種人類特質如何有系統地影響個人的決策和市場。」
對於如何運用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千多萬元)獎金,塞勒幽默地回應:「我會儘可能用非理性的方式把獎金花掉。」
以下文章截自《推出你的影響力一書引言,介紹聰明的「選擇設計」帶來的輕推力,為什麼比強制的規定、禁令來得有效:
自助餐廳的菜色排列
我們的朋友卡洛琳負責某大都市的學校營養午餐事務,每天都有數百所學校的數十萬名學童在她的自助餐廳吃飯。卡洛琳接受過營養學的專業訓練(畢業自某州立大學),且極富創意,常能跳脫傳統思維。
她的朋友亞當是個很有統計概念的管理顧問,在連鎖超市服務。有天晚上喝了幾杯酒之後,兩人想出一個有趣的點子。他們要在學校餐廳進行一項實驗:菜色不變,但改變食物的排序與展示方式,看是否會影響孩子的選擇。
卡洛琳找來數十所學校的自助餐廳管理人,請他們按照特定方式安排。例如有些餐廳的甜點要排在最前面,有些在最後面,有些則排在另外一列。其他食物的排列也都各不相同,有些將薯條擺在與眼睛同高的地方,有些則在同樣高度放置胡蘿蔔。亞當依據他在超市的平面設計經驗,預期實驗結果會很驚人。
他的預測是對的。卡洛琳只不過是調整食物的排列組合,便能夠讓許多食物的攝取量增加或減少二五%之多。她因此學到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孩子和大人一樣,可以因環境的小改變受到極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的。
舉例來的,卡洛琳知道她可以藉此讓孩子多吃健康食物,少吃不健康的食物。她不僅有數百所學校可以實驗,還有一群研究生志願協助收集與分析資料,她自信有很大的力量可以影響孩子的飲食習慣。卡洛琳開始思考應該如何運用這新發現的力量,她那些平常很真誠但偶爾會惡作劇的朋友與同事紛紛提供以下的建議:
1. 考量所有的因素之後,以最有利學生的方式安排。
2. 隨機排列。
3. 依據學生自行選擇的方式排列。
4. 以供應商提供最高回扣的食物能夠賣得最好為原則。
5. 追求最高利潤,其他免談。
選項1有明顯的優點,但似乎有侵擾學生權益之嫌,甚至可說是一種家長制(paternalistic)的管理方式。但其他選項更糟糕!選項2看似最公平最有原則,從某種意義來說也確實很中立。但如果各校都是隨機排列,必然會有某些學校的孩子比其他學校的學生吃得更健康。這樣合適嗎?如果卡洛琳可以輕易改善多數孩子的健康,她應該追求這樣的中立嗎?選項3──盡可能仿效孩子會自行選擇的排列方式──似乎最能避免侵擾學生。也許這才是真正中立的選擇,也許卡洛琳應該讓孩子隨心所欲(至少在面對較年長的孩子時)。
但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這很難落實。亞當的實驗顯示,孩子的選擇與食物的排列方式有關。那麼孩子的真正好惡是什麼?所謂依據學生「自行選擇」的方式排列是什麼意思?任何自助餐廳都不可避免必須以某種方式排列食物。選項4是貪官汙吏的最愛,操控食物的排列方式等於多了一項濫用權力的武器。
但卡洛琳是正直的人,完全不考慮這個選項。選項5與選項2、3一樣具有一些吸引力,如果卡洛琳認為最賺錢的餐廳就是最好的餐廳,當然更是如此。但如果會因此損及孩子的健康,卡洛琳還應該追求最高的利潤嗎?更何況她的職責是為學區效力?
人人都是「選擇設計師」
卡洛琳就是我們所謂的選擇設計師(choice architect)。一個選擇設計師有責任安排人們做決定的環境。卡洛琳雖是我們虛擬的人物,但真實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人在扮演選擇設計師的角色,只是多數人都不自知。如果你是選票的設計者,你就是選擇設計師。如果你是一個醫生,必須告訴患者還有哪些療法,你就是選擇設計師。如果你必須設計表格讓新進員工填寫後加入公司的醫療保險計畫,你就是選擇設計師。如果你為人父母,必須告訴子女有哪些教育上的選擇,你就是選擇設計師。如果你是個銷售員,你也是選擇設計師(你應該已經知道了)。
選擇設計與建築設計有很多地方相似,一個很重要的相似處是不存在所謂「中立的」設計。試以設計新的學術大樓為例,建築師可能被告知必須達到某些條件,例如必須有一百二十間辦公室,八間教室,十二間學生會議室等等。大樓必須座落在特定地點,另外還要注意法律、美學、實務等各方面的許多限制。建築師終究必須設計出一棟具體的建築,要有門、窗、樓梯和走道。優秀的建築師很清楚,看似任意形成的決定──如廁所的位置──對建築使用者的互動將產生微妙的影響,因為每一次去洗手間都有可能遇見同事(不論這是好是壞)。成功的建築不只要美觀,還要兼顧「實用」。
荷蘭機場的小便池
下面的討論會告訴讀者,看似不重要的小細節也可能對人們的行為產生重大的影響。理想的經驗法則是假設「每件事都重要」。很多時候,小細節的影響力源自讓使用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某個方向。
一個意料之外的絕佳例子是荷蘭史基霍機場(Schiphol Airport)的男廁。設計者在每個便池裡刻了一隻黑色蒼蠅。很多男性小便時不太注意瞄準,結果當然搞得一團糟,但當他們看到一個標的時,自然會專注起來,瞄準率也就提高許多。想出這個點子的基布恩(Aad Kieboom)覺得效果太神奇了:「瞄準率改善不少。當人們看到蒼蠅時,自然會瞄準直射。」基布恩是經濟學家,主導史基霍機場的擴建。他的團隊進行蒼蠅實驗後發現外濺情形減少了八○%。
「每件事都很重要」的道理,一方面會讓人覺得綁手綁腳,但同時又讓人感到十分振奮。優秀的建築師很清楚,自己雖無法建造出完美的房子,卻可透過某些設計發揮正面的效果。例如開放的樓梯可增進人們工作時的互動與走路的機會,而這兩者都是有益的。
正如建築師終究必須決定某種建造方式,像卡洛琳這樣的選擇設計師也必須選擇某種排列食物的方式,從而不可避免地影響了學生的飲食習慣。換句話說,她可以發揮輕推(nudge)的力量。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